• 基于物联网的基坑监测数据集成与可视化预警平台设计
    作者:郭晓辉 蔡文军 王昕坤
    摘要:随着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加速,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需求日益增长。对于房建基坑监测技术存在的实时性不足、数据分散、自动化技术应用不普及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基坑监测系统,通过合理布设多源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结构和周围环境变化的关键参数,依托物联网和云平台技术完成数据采集集成以及可视化预警平台开发,并以某房屋建筑基坑监测项目为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物联网监测预警平台在数据准确性、时效性和预警效果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人工监测方法,为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作者:王柯 李小凡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乡镇层级规划成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解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揭示其规划体系断层、土地利用低效、公共服务失衡等核心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城乡融合、底线管控”三大规划原则,并以某山地型乡镇为实证对象,构建“生态修复与农用地整治—产业升级—设施共享—民居更新”的全链条规划策略。研究表明,通过生态敏感性分区管控和农用地整治可增加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占比;三级服务体系使基层医疗覆盖率显著提升。案例验证了差异化策略对破解“三生空间”矛盾的有效性,为同类乡镇规划提供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 管道防腐保温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暖通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宋莹莹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暖通项目中管道防腐保温施工技术的应用。项目针对一座高90m、管线总长8.6km的高层商务综合体,重点分析了防腐涂层耐腐蚀性、隔热层散热损耗及冷桥作用调控等挑战。通过精确调控聚氨酯泡沫成型工艺与引入纳米气凝胶,实现了保温效能系统性优化,比常规岩棉节能38%。同时,防腐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确保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 学校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
    作者:陈刚
    摘要: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和自然资源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中,学校建筑生态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着眼于学校建筑生态化理念的具体践行,对设计策略和实际成效进行深入探究。结果发现合理优化空间布局,选择环保建材和引进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能效并促进校园建筑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构建水资源循环系统相结合,为实现绿色校园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 城市地下管网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策略
    作者:冯雅萌,赵静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其运行安全和稳定也面临着空前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出现了,它综合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成为提高管网运行效率以及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工具。文章着眼于目前城市地下管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平台以及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具体运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促进城市管网智能化朝着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城市地下管网智能化改造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隧道穿越断层带注浆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宋之勇
    摘要:本文以蒙华铁路万华山隧道出口半断面超前周边注浆工程为依托,研究了隧道穿越断层带的注浆加固施工技术。通过建立断层带隧道开挖面的立方体+锲形体力学模型,基于极限平衡法对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力及稳定系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佳注浆范围。同时,结合现场施工参数,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详细介绍了隧道半断面超前周边注浆加固施工的工艺流程、注意事项及效果判断标准。研究成果为穿越断层带隧道的注浆加固施工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与要点分析
    作者:李萌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一步分析影响水闸施工质量的各项问题,并从水闸基础施工、混凝土施工以及水闸安装等环节阐述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要点,提出沉陷现象控制、水流冲刷问题处理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旨在提高水闸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能确保水闸各项功能有效发挥,实现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达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 国省干线公路中泡沫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
    作者:李薇
    摘要:为更好更快地解决沥青路面病害问题,提高公路的通车运营质量,文章以某国道干线为背景案例,首先回收旧沥青路面材料并展开性能试验,介绍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然后从施工准备、冷再生、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生、质量验收及性能检测7个环节,详细阐述了现场施工技术方法。研究表明,在国省干线公路中采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能有效修补原沥青路面病害,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节能环保的优点,可在类似公路工程加以推广。

  • 基于综合土拱效应抗滑桩的桩间距探讨
    作者:徐升
    摘要:对于桩间距研究的基础理论至今还没有统一认识,在工程实践中仍主要依赖工程师的个人经验。而现有的桩间距研究理论分歧多发生在对土拱效应拱脚的确定。本文详细分析了土拱效应的作用过程,提出了以桩间土拱为基础,同时考虑滑体参数、桩土接触面参数、滑面参数,通过建立土拱静力平衡方程,并基于其强度要求,探讨了最大桩间距的计算理论。

  • 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分析
    作者:赵雪
    摘要:本文以某高层楼宇建筑为例,从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三个方面,介绍了导致该建筑用电能耗过高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案例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水平,本文围绕智能照明系统升级技术、电梯能源回馈与群控优化技术、针对太阳能发电板的自清洁装置3项电气节能技术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全面提高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效果,减小对市电的依赖,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 12345678 >>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