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公路施工全寿命周期理论的代建项目成本—效益动态评价模型
    作者:屈榆
    摘要:在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已逐步步入规模化、长周期管理这一新时期背景下,公路施工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已成为促进工程效益提升、确保工程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本文以公路施工全寿命周期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代建项目费用—收益动态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同时根据不同代建项目费用—收益数据进行分析,构造了一种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费用—收益评估方法,并探讨了各阶段决策的优化策略。

  • 赤泥协同硅灰掺合料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作者:何林,何俊霖 胡宏康
    摘要:随着铝工业的蓬勃发展,赤泥作为目前氧化铝行业产生量最大的固废,因堆积问题而备受关注。作为目前最广泛的建设用材之一,水泥不可再生的本质使人们对环保型新材料更感兴趣。本文以赤泥(RM)和硅灰(SF)为掺合料,运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它们各自及共同加入混凝土中对强度和流动性的改善情况,并设计了赤泥掺量10%—50%,硅灰掺量3%—9%,水灰比0.4—0.5的不同配比,进行混凝土流变、抗压和抗拉三项力学性能试验。得到:赤泥含量越高,混凝土早期流动性与强度越低,但均在20%处恢复至基准组水平;SF可通过微集料填充和二次水化提高强度,在6%处分别提高了34%和50%;两者相互补充可改善孔隙结构,但当赤泥掺量不超过20%时效果较好。

  • 节水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应用
    作者:常蕾,秦治平
    摘要:本文研究了节水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情况,从节水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要点切入,重点论述了基于节水措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优化技术及其实际应用策略,包括管道设计技术、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水表井及污水处理设备安装技术、节水卫生器具安装技术等技术,并通过实例验证,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节水技术的可行性。此次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实际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水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能够为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 无损检测技术在钢结构建筑工程检测中的运用
    作者:高敏辰
    摘要:钢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直接关系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效果。结合新时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背景,本文以钢结构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从建筑结构质量检测的角度,以实际的钢结构建筑工程建设情况为例,在明确钢结构建筑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用于钢结构建筑工程中的具体无损检测技术类型,旨在为助力钢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参考。

  • 结构类型对冷库屋面用钢量的影响
    作者:路四方 孙田田 张凯文
    摘要:冷库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需要从屋面吊挂冷风机、管道桥架和保温库板等,为研究不同结构布置对屋面维护体系用钢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对屋檩进行受力分析,本文通过不同传力路径分析计算屋面檩条的截面尺寸,分析得到屋面檩条采用冷弯薄壁Z型截面,用钢量最少,以便提高项目的经济性。

  • 广州亚运会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及其评价研究
    作者:古胜美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与风貌的重要标志,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广州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尤其以“迎亚运”进行的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工程,为城市道路景观的改造和探索作出贡献。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评价广州亚运会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归纳总结成功的经验,为城市的绿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也为我国其他城市举办类似大型赛事,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提供借鉴。

  • 新材料、新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刘杰
    摘要:本研究对城市园林设计在可持续性及生态效益方面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园林设计中新技术的采纳与创新材料的运用进行了考察。本文对透水混凝土、生态友好型材料、3D打印技术及智能监控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依托现代科技的城市绿地设计优化路径,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为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环境工程师打造一套实用性的设计实施手册。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滨海核电站辐射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研究
    作者:邵迪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在工业领域中也不例外,为了能够对核电站辐射进行持续性监测,需由源源不断的数据对系统进行改善,并完成持续性感知分析,为核电站的辐射监测提供了可行性。在本次研究当中,以滨海核电站为例,分析了当前的在辐射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对辐射监测系统进行改善及优化,形成智能预警系统,并在最后进行现场测试,经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式,对滨海的核电站辐射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不同区域的辐射监测,并改善了故障频繁闪法的情况,传输通道稳定、可靠,系统运行良好,可作为滨海核电站的智能预警系统参考。

  • GIS辅助下的白云风电送出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作者:潘美贵
    摘要:为了准确地识别和管理白云风电送出工程路径上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本研究采用了GIS空间分析技术,并构建了一个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相融合的多因子风险评估模型。选择坡度、地质类型、断裂带距离和土地利用4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通过该模型进行工程区域的空间模拟和灾害分级划分。模拟的数据显示,高风险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断裂带的边缘和陡峭的坡段,而在进行治理之前,这些高风险区域的比例达到了21.6%。通过实施现场的施工加固和排水方案,监测数据表明风险区域已经减少到8.4%。成果证明GIS辅助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为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 建筑基坑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创新设计与应用
    作者:罗廷勇
    摘要: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建筑工程基坑边坡稳定性控制问题,研究通过分析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岩体及结构面参数,结合赤平投影定性分析与圆弧滑动法、平面滑动法及三维楔形体法定量评价边坡稳定性,并提出抗滑桩支护体系结合逆作法分段施工工艺的技术方案。研究表明,针对工程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型和崩塌型的问题,优化锚索布设方向、采用预裂爆破与静态破碎剂、建立立体排水体系可有效提升工程安全性。研究成果为类似建筑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可控。

  • 1... << 78910111213141516 >> 3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