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施工墙面防空鼓施工技术与要点分析
    作者:徐章
    摘要:本文将围绕建筑施工墙面防空鼓施工技术开展分析讨论,阐述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路径,包括材料选择、基层处理、抹灰作业,并提出防空鼓施工技术的实施要点以及具体案例,包括人员管理、质量把控以及成品保护。最终发现,该技术手段能够大幅度降低墙面空鼓率,减少施工维修费用,也能缩短作业周期,提高项目整体交付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高层建筑平板筏基结构设计分析
    作者:徐伟衡
    摘要:文章对高层建筑平板筏基结构设计进行详尽分析,旨在为筏基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支撑与工程应用参考。从实际案例入手,通过现场调查,获得场地的土层分布、波速和贯击次数等主要指标,并根据地下水状况,对地基的选择做进一步的探讨。在初步规划中,通过对平板筏基结构布置及荷载分配的分析,对平板筏基的平面及壁厚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常规服役条件下的承载力及变形进行计算,来证明该方案的合理性。在施工细节编制和说明中,对钢筋布置、预留孔洞等进行详尽说明,同时对施工中一些重要问题和技术交底也进行说明。在设计的主要内容中,对筏型和厚度设计、钢筋布置优化、混凝土选用及地基深度等进行详细论述。

  •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运用分析
    作者:宋肖俊 吴奇隆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领域中的劳动力紧张问题逐渐凸显。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运用,结合实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情况,从人工智能技术在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需求入手,重点论述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解决方案,包括检测系统总体设计、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等,并通过实例验证,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性。此次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实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提供实践指导,同时也能够为相关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 刍议现代建筑工程中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安装技术
    作者:罗培,李杰
    摘要:供热通风与空调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不仅需要满足工程设计与质量方面的要求,也需要加强对绿色节能的关注和重视。从供热通风与空调的角度,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案例,探讨在绿色节能目标下,规范供热通风与空调安装作业的技术要点,旨在为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提供参考。

  •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赵苏晓
    摘要:在开展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工程进度以及成本支出,所以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很必要。在开展工程管理过程中,需对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引进智能化技术,以此提升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保证管理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本文基于此,将某市一建筑工程作为案例,构建管理目标函数,对数据采集与集成进行讨论,并利用智能化技术开展各类管理工作,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讨论。

  •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路径与政策对策研究
    作者:宗亚中
    摘要:本文就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协同发展路径及政策对策进行论述,旨在处理好现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全政策法规,强化技术支持和促进区域协作的协同发展路径。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本文提出多元化融资机制,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协作。同时,呼吁强化公众参与和生态文明教育以促进全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普遍重视。通过对政策与实践提出具体意见,为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条可操作之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一定意义。

  • 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作者:王德才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逐渐受到众多人的广泛关注。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本文主要围绕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建筑结构布置、受力计算以及构件设计等要点,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 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与文化传承创新
    作者:黎国
    摘要: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现代转译的典范,通过“三重解构”机制重构传统建筑基因,形成兼具文化识别性与时代适应性的系统性创新范式。本研究以住建部《2023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白皮书》为理论框架,结合苏州水墨居、西安地坑院等典型案例,揭示新中式建筑如何通过“文化基因解码—功能适配—技术重构”三维协同机制实现地域性表达与文化传承。在屋顶与山墙设计中,运用参数化技术对传统形制进行拓扑重构,结合碲化镉光伏、3D打印等现代工法,使传统元素兼具气候响应与能源再生功能;在墙、色、植物景观等设计要素中,通过纳米改性夯土、27阶灰度色谱、算法植物矩阵等技术路径,构建“材料—色彩—生态”复合体系,使建筑空调能耗降低12%—15%,生态调节效率提升40%。研究表明,新中式建筑已形成“地域基因库+数字孪生技术”的系统方法论,其“形—技—意”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不仅延续“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更通过LEED认证项目占比68%的实证数据,为全球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未来需深化数字技术对传统匠艺的活态传承,推动新中式建筑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

  • 建筑立面设计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研究
    作者:靳呼平
    摘要:室内光环境对居住者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效率影响重大,而建筑立面设计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室内光获取与分布。目前二者关系研究不足,引发采光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明确评价依据与计算指标,运用专业软件模拟天津大学某研究生宿舍楼采光情况,分析建筑立面设计元素如窗户、遮阳设施、色彩材质、室内光环境的影响,提出优化方案,证明合理设计对提升室内光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为建筑节能和打造舒适空间提供设计指导 。

  • 声波透射法在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薄天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桩基础的施工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其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在施工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障工程桩基建设质量,近些年声波透射法被广泛应用于桩基质量检测工作当中。该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无损且精准识别出桩基的完整性,发现桩基施工质量问题,保障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聚焦于声波透射法在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声波透射法在检测桩基缺陷,展示了其能够准确判断缺陷位置、类型和程度的优势。最后还提出了声波透射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能为工程桩基质量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1... << 10111213141516171819 >> 28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