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切换为手机版
地方频道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海南自贸港频道
河北频道
江苏频道
设为首页
订阅杂志
稿件查询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期刊投稿
国际合作学术期刊投稿
投稿咨询热线:(010)6325 7791
招商合作热线:(010)6325 7920
首页
新闻
图话
视界
学术
期刊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单位
参考文献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路径与政策对策研究
作者:宗亚中
摘要:本文就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协同发展路径及政策对策进行论述,旨在处理好现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全政策法规,强化技术支持和促进区域协作的协同发展路径。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本文提出多元化融资机制,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协作。同时,呼吁强化公众参与和生态文明教育以促进全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普遍重视。通过对政策与实践提出具体意见,为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条可操作之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一定意义。
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作者:王德才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逐渐受到众多人的广泛关注。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本文主要围绕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建筑结构布置、受力计算以及构件设计等要点,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与文化传承创新
作者:黎国
摘要: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现代转译的典范,通过“三重解构”机制重构传统建筑基因,形成兼具文化识别性与时代适应性的系统性创新范式。本研究以住建部《2023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白皮书》为理论框架,结合苏州水墨居、西安地坑院等典型案例,揭示新中式建筑如何通过“文化基因解码—功能适配—技术重构”三维协同机制实现地域性表达与文化传承。在屋顶与山墙设计中,运用参数化技术对传统形制进行拓扑重构,结合碲化镉光伏、3D打印等现代工法,使传统元素兼具气候响应与能源再生功能;在墙、色、植物景观等设计要素中,通过纳米改性夯土、27阶灰度色谱、算法植物矩阵等技术路径,构建“材料—色彩—生态”复合体系,使建筑空调能耗降低12%—15%,生态调节效率提升40%。研究表明,新中式建筑已形成“地域基因库+数字孪生技术”的系统方法论,其“形—技—意”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不仅延续“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更通过LEED认证项目占比68%的实证数据,为全球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未来需深化数字技术对传统匠艺的活态传承,推动新中式建筑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立面设计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研究
作者:靳呼平
摘要:室内光环境对居住者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效率影响重大,而建筑立面设计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室内光获取与分布。目前二者关系研究不足,引发采光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明确评价依据与计算指标,运用专业软件模拟天津大学某研究生宿舍楼采光情况,分析建筑立面设计元素如窗户、遮阳设施、色彩材质、室内光环境的影响,提出优化方案,证明合理设计对提升室内光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为建筑节能和打造舒适空间提供设计指导 。
声波透射法在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薄天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桩基础的施工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其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在施工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障工程桩基建设质量,近些年声波透射法被广泛应用于桩基质量检测工作当中。该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无损且精准识别出桩基的完整性,发现桩基施工质量问题,保障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聚焦于声波透射法在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声波透射法在检测桩基缺陷,展示了其能够准确判断缺陷位置、类型和程度的优势。最后还提出了声波透射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能为工程桩基质量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中盾构区间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周晓燕
摘要:为解决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盾构区间施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现结合某城市地铁工程项目为例,分别基于设备选型、轴线控制、模式调整、注浆作业、开挖面控制、土体改良以及刀盘更换等环节针对土建工程盾构区间施工技术流程进行了阐述,同时从实际出发介绍了项目现场盾构区间施工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旨在最大限度为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作业提供技术保障,有效降低现场施工难度,减少对于地表交通与市容的影响,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性发展。
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拼宽桥梁抗震分析
作者:陈琛
摘要:随着桥梁工程的大量修建,桥梁拼宽及其相互影响已成为桥梁工程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对于桥梁抗震分析,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建桥梁的抗震分析,对拼宽桥梁的抗震分析较少。本文基于苏州市某内环高架拼宽工程,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铰接拼宽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相互作用,同时对比同等情况下独立新建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数据结果,对比表明,拼宽桥梁立柱底部弯矩在现状老桥的横向约束下,其地震作用组合的横向弯矩明显小于新建桥梁,纵向弯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大,对以后的拼宽桥梁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连续多曲面干挂穿孔铝板幕墙安装技术
作者:汪庆中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设计往更复杂、活泼的动态形态发展,为解决传统幕墙系统安装连续多曲面穿孔铝板时结构与美观契合性问题,本文以某工程项目当作案例,就连续多曲面干挂穿孔铝板幕墙安装技术展开分析研究,经过对相关案例的说明,对具体安装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提炼,经对该技术的有效施行后,可进一步扩充功能范畴,提升建筑物的持久稳固性。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探究
作者:许秀明,余兆洪 彭凯帆
摘要:文章就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进行论述。通过对沥青混凝土性能优势,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施工质量途径。结果发现材料选择与设备配置以及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是保证路面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进一步对基层处理、混合料摊铺压实控制技术以及施工环境温度控制等细节问题进行分析,突出质量检测及养护管理。文章提出实际施工中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目的在于提升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及耐久性。
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工艺优化
作者:张志帅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结构体系中以其优越的承载性能与裂缝控制能力被广泛应用,而张拉工艺作为决定其力学性能形成的关键环节,其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结构服役性能的稳定性与施工质量的均衡性。本研究围绕预应力张拉的核心原理、力学行为机制、施工控制要素及设备技术演进路径展开系统阐述,综合剖析张拉过程中的非线性响应特征与误差干扰模式,构建基于智能控制与精细调度的优化技术体系。在不同工程等级背景下,提出具备工程适配性与实施可行性的张拉工艺优化策略,以期实现施工效率、结构性能与工程安全的协同提升。
1...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30
友情链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新华网
人民网
中新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加入我们
本社资讯
中国城市建设网理事会章程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