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18年 1月上
P. 15
时政
诉讼后的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生态环 吉林、江苏、山东、湖南、重庆、贵州、云南7个
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项使用 试点省市试点期间的实施方案可以结合试点情况和
情况、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 本方案要求进行调整完善。
监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改革试行过程中,要及
(七)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各地区要加 时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自2019年起,每年3月底
快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力量建设,推动组 前将上年度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建符合条件的专业评估队伍,尽快形成评估能力。研 工作情况送环境保护部汇总后报告党中央、国务院。
究制定鉴定评估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保障独立开展 (二)加强业务指导。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并做好与司法程序的衔接。 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
为磋商提供鉴定意见的鉴定评估机构应当符合国家 案编制、修复效果后评估等业务工作。最高人民法院
有关要求;为诉讼提供鉴定意见的鉴定评估机构应当 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审判工作。最高
遵守司法行政机关等的相关规定规范。 人民检察院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检察
(八)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经磋 工作。司法部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商或诉讼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义务人应当根据 管理工作。财政部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磋商或判决要求,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 资金管理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对各地
赔偿义务人无能力开展修复工作的,可以委托具备 区环境健康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或指导地方开展调查
修复能力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修复资金由 研究,加强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与风险评估。
赔偿义务人向委托的社会第三方机构支付。赔偿义 (三)加快技术体系建设。国家建立健全统一的
务人自行修复或委托修复的,赔偿权利人前期开展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环境保护部
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效果后评估等 负责制定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
费用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框架和技术总纲;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或修订生态环境
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 损害鉴定评估的专项技术规范;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服
其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国 务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数据平台。相关部门
库,纳入预算管理。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 针对基线确定、因果关系判定、损害数额量化等损害
机构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结合本区域生态环境损 鉴定关键环节,组织加强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
害情况开展替代修复。 (四)做好经费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改革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
(五)鼓励公众参与。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方式,
五、保障措施
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参加生
(一)落实改革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态环境修复或赔偿磋商工作。依法公开生态环境损
市(地、州、盟)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 害调查、鉴定评估、赔偿、诉讼裁判文书、生态环境
赔偿制度改革的统一领导,及时制定本地区实施方 修复效果报告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案,明确改革任务和时限要求,大胆探索,扎实推进,
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省(自治区、直辖市)
六、其他事项
政府成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
组。省级、市地级政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要明确有 2015年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
关人员专门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国家自然资 点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废止。
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部门要明确任务、细化责任。 董淼编辑
14 2018.01.05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