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19年 7月刊
P. 18
时政
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农村部、国家 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田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
(十五)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跨界配置农业 部、市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 (二十)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
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 升行动,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
合,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 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鼓励地方培育品质优良、
通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 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
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 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
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 (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负责)
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农村部、国家 (二十一)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发展节地节
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 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
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区。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
(十六)打造产业融合载体。立足县域资源禀 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推进种养
赋,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 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
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 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
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农业农 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
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村部等负责)
(十七)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企业与
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
六、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
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
新动能
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
“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 (二十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乡村产
红”等模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 业创新主体。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
经营试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联合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支持种业育繁推
一体化,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种业企业集团。
五、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
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创新公益性农
持续增长力
技推广服务方式。(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十八)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国家质量 (二十三)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乡村就业创
兴农战略规划,制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 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
农村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 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
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 “乡创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
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 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
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农业 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农业
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
(十九)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各类农业 障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
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农产品质量
安全县整县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农药、
七、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
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建立农 (二十四)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
16 2019.07.20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