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19年 9月刊
P. 19

高层








              法治政府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法治政府的重要标                     宽、形式更加多样。政府网站成为政务公开的基本
              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作为                     途径和方式,并朝着集约化和功能优化方向扎实迈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指                     进,全国政府网站从2015年的8.4万家整合至目前的
              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                    1.6万家。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政务新媒体
              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阳光                    得到广泛应用,政府公报电子版和数据库建设稳步
              政府,必然要求加大力度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                    推进。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大幅降低了公开成本,明
              府工作透明度。                                    显提高了公开效率,便利了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信息
                                                         获取。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新成效                            政务公开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坚持重大情况让
                                                         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把政务公开、公众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参与作为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写入《重大行政决
              领导下,政务公开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推进,陆                    策程序暂行条例》并认真执行,有效提升了行政决
              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                     策科学性和透明度。政务公开作为新型监管手段得
              升。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到广泛应用,探索形成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环保
              署,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探索创新,中国特色政务公                    “信息强制性披露”“企业信息公示”等一批好经验
              开工作迈上新台阶。                                  好做法,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市场监管能力和社会治
                  政务公开广度深度稳步拓展。2018年3月新一届                理能力。
              国务院组成后,在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中继
              续将“推进政务公开”作为专门一章,把公开透明作
                                                         新时代政务公开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并对政策发布解读、回应社
              会关切等提出明确要求。各级行政机关积极践行“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敏锐感知时代变化,
              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作出的决策、出台的                    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随着主动公开信息数量极
              政策,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吹风                    大丰富,公开渠道不断拓宽,当前,政务公开工作中
              会等方式进行专门解读,积极释放“正能量”。政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公开意识不强、数量不够,逐
              发布后,密切关注社会反应,对误解误读及时作出回                    步转变为公开实效有待提升、公开渠道多样性与权
              应,稳定市场预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公                    威性不平衡等问题,政务公开工作面临新期待、新挑
              众通报准确权威的信息。近年来,各级行政机关每                     战、新任务。
              年公开政务信息数千万条,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有许多新期待。进入新时
              数十万件。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
                  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日趋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11年后,于2019年首次修订                 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
              完善,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更加优化,依申请公开程序                    长。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提出更高期待,是需求升
              更加完备,行政机关责任约束更加刚性。经党中央、                    级的必然逻辑,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以更有力工作举
              国务院批准,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                    措,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印发了推进财政预算、重大建                       信息技术发展对政务公开带来新挑战。一方面,
              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                    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信息的发布
              设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文件,新时代政务公开                     传播提供了更快速便捷的技术支撑,给政务公开带
              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化浪潮
                  政务公开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注重运用现代                   也成为考验政府治理的最大变量。目前,我国网民规
              信息技术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的渠道不断拓                      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8.47亿,有时“当真相还

                                                                                                          17
                                                                                                   2019.09.20
                                                                                                   WWW.ZGCSJS.ORG.CN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