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从昨天早晨开始,北京迎来了大范围降雨天气,北京市气象台接连升级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和黄色预警,截至昨日20时,城区降雨已经达到大暴雨量级,这也成为今年入汛以来北京遭遇的最强的一轮降雨天气。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保障群众安全,门头沟、怀柔、平谷、房山、昌平等区已累计转移群众近八千人。
同时,由于调度得当、应对及时,目前本市大中型水库均未超汛限水位,大部分积水路段已恢复交通,全市电网整体运行平稳。
从昨天早晨开始,本市出现明显降雨天气。这场雨有多大?7时至8时、8时至9时、9时至10时的国家级气象站降水量排行榜中,北京的站点均包揽了前三。到了中午12时,全市平均降水量51.5毫米,达暴雨量级。
昨日中午前后,降雨有所停歇。不过受新生降雨云团影响,昨天下午至夜间,降雨再次加强。根据气象部门统计,从昨日零时至20时,全市平均降雨量89.4毫米,为暴雨量级;城区平均104.2毫米,达到大暴雨量级。城区最大降雨在石景山五里坨,达189.3毫米;全市最大降雨在密云东邵渠,为274.2毫米,达到特大暴雨量级。
针对此轮降雨天气,北京市气象台等各部门密集发布了多个预警,并针对降雨进展及时对预警进行了升级。其中,市气象台7月29日15时20分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并于7月30日14时55分升级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市气象局于7月29日18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之后,7月30日17时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发布的积水内涝蓝色预警和山洪灾害黄色预警也分别升级为积水内涝黄色预警和山洪灾害橙色预警。
此外,市水文总站7月30日17时针对北运河流域北关闸断面发布了洪水蓝色预警:预计19时至21时,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北关闸断面将出现蓝色预警标准洪水(700立方米每秒)。这也是今年以来北京发布的首个洪水预警。
此次降雨是今年入汛以来北京遭遇的最强降雨。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介绍,截至昨日16时,北京密云东邵渠的降雨量已经有266.1毫米,怀柔也超过200毫米。从雷达看,昨天下午河北-北京东部一带仍不断有新生对流北上,雷达上可见红色回波,可能导致强降雨,由此推断昨天密云东邵渠的降雨量有可能突破300毫米。截至昨天17时,北京南郊观象台降雨量达到了116.3毫米,为今年北京首场大暴雨。
此轮降雨于昨天半夜前后逐渐结束。受降雨影响,昨天白天本市气温有所下降,午后最高气温29℃上下,迎来伏天里难得的清凉。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今天下午到夜间、明天白天,本市还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请市民及时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安排出行计划,注意防雷避雨和出行安全。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现场
龙泉镇安置点设置“母婴室”
昨日,门头沟区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应对本轮降雨,门头沟区各镇街包村干部进驻315个村居指导防汛工作。4400余人的抢险队伍在岗在位,加强巡查检查,随时处置突发情况。城市运营保障方面,供电、供气、供水、通信、道路等城市运行保障部门450名专业抢险队伍携带各项设备装备在岗在位,加强巡查检查。为确保运营安全,山区40条公交线路采取停驶措施,1条采取区间行驶措施。此外,门头沟区还结合以往防汛经验,强化重点点位管控。截至昨天傍晚,门头沟区内11家A级景区(另外6家景区未开放)已全部关闭。277家乡村民宿已关闭3家,入住游客159人全部按照当地村民加强管理,随时关注。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截至昨天傍晚,门头沟累计转移群众2453人,人员避险安置点和群众安置所需的生活物资已同步准备到位。同时,270个在施工地全部停工,累计转移施工人员4142人。
“我们是7月29日下午4点30分开的防汛会,之后大家仅用10分钟就来到这里开始准备安置工作。”在京师实验小学安置点,龙泉镇纪委书记、安置点现场负责人罗桂芝告诉北青报记者,截至7月30日凌晨,超九成群众已到达安置点,负责安置点日常管理的镇机关工作人员也全部在岗。
北青报记者在京师实验小学安置点看到,正值午餐时间,工作人员为转移安置群众发放了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等食品,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起居。
截至昨日傍晚,京师实验小学安置点共安置了233名来自龙泉镇的群众。“转移群众中有两名小宝宝,分别是两个月大和四个月大,我们特别把婴儿安排到了人少的教室,让妈妈们可以放心进行母乳喂养。同时,门城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也携带了专业医疗设备和充足药品,为群众提供日常诊疗服务。”罗桂芝说。
罗桂芝告诉北青报记者,此前龙泉镇在7月12日、7月24日、7月27日分别进行过三次转移,但当时都没有出现大的险情,这也导致部分群众对此次转移工作很不理解。“不少群众都希望出去工作而不是在安置点避险,所以我们现场工作人员就得反复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介绍预警之下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最终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文/本报记者 刘洋
行动
保障群众安全 转移7997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全力保障群众安全,除了门头沟区转移群众2453人外,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怀柔、平谷、昌平、房山等区也已经紧急转移群众5544人。多区累计转移群众达7997人。
其中,为应对强降雨天气,怀柔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截至昨日18时30分,全区已转移人员1124户、2881人。
在平谷区转移的2047人中,涉及有威胁居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40个,已转移55户131人,峪口镇、大华山镇、镇罗营镇、熊儿寨乡、刘家店镇共转移1525人,危房险户涉及6个乡镇45个村已转移188户391人。
在昌平区十三陵镇东水峪村,村“两委”干部与包村干部对险户进行逐一走访摸排,说服村民主动转移到村内临时安置点避险,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村委会安排专车进行转移。安置点不仅安装了空调,还准备了美味的食物和解暑的水果等,为村民打造了一个暖心的“避汛港”。据统计,十三陵镇安全转移险户和地质灾害户共计149户、412人。
此外,房山区按照防汛三级应急响应要求,转移群众204人。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张月朦 武文娟 叶婉
民兵连夜巡视 永定河排洪沟
昨晚7时许,门头沟永定镇淅淅沥沥地落着小雨,两名民兵拿着强光手电筒,正沿冯村沟河道两岸,对河流进行巡视,仔细观察排洪沟的行洪情况。冯村沟是一条东西方向贯通永定镇的河流,也是永定河的主排洪沟。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持续性降雨,冯村沟水流变得湍急,深不见底,甚至在高差处还形成了小瀑布。
“不下雨的时候,冯村沟基本看不到水流流动。现在随着雨量加大,水位明显上涨。不过从现场巡视的情况看,水量还比较平稳,排水畅通。”永定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高慧星介绍,去年的“23·7”特大暴雨中,冯村沟曾发生险情,“当时排水沟出现淤堵情况,镇上出动民兵使用挖掘机和铲车及时对河道进行疏通,排除险情,保障了周边四个居民区的安全,地库也没有出现雨水倒灌的情况。”
“今年主汛期除了民兵每两小时巡视一次外,现场还配置了挖掘机和铲车两台设备,以备随时抢险。”高慧星介绍,除了冯村沟,永定镇300余名民兵还在低洼地带、井口处等关键位置巡视。为确保井盖冲走对民众生命财产造成影响,永定镇还在井盖处增加了覆网,确保极端情况下不会发生人员坠井的情况。
文/本报记者 刘洋
602处易积水点均安排交警值守
昨日,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及时启动雨天高等级上勤方案,交通民警全员在岗,对全市602处易积水点位进行值守,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城市交通运行安全有序。
7月30日早高峰到来前,全体交警已在岗开展工作。在加强视频巡控和路面巡逻密度的同时,对481处主要下凹式立交桥和121处重点积滞水隐患点位安排专人值守,实时掌握降雨情况。会同市政排水、应急抢险、清障等部门前置备勤,发现路面积水等情况后迅速开展工作,对可能引发涉水危险的路段及时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此外,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席位从早间起全部开通,对路面发生的轻微交通事故指导司机快速解决,避免大雨天气中发生二次事故风险,布置清障车辆在主干路全天值守,对事故及故障车辆及时清拖,最大限度做到快清快处,减少因事故影响通行的情况发生。
交管部门提示,本轮强降水天气雨量较大,请大家关注天气情况,强降雨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特别是要减少郊区公路和山区公路的自驾出行,确保安全。
文/本报记者 王浩雄
举措
全市大中型水库均未超汛限水位
据市水务局消息,按照全市防洪排涝格局,城市河湖实施“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统筹调度。截至昨日18时,“西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累计调蓄水量30万立方米;“东排”累计调控泄水241万立方米;“南分洪”累计调控泄水61.2万立方米;“北分洪”小月河学清闸累计调控泄水47万立方米。同时,中心城区加强厂网河联合调度,17座再生水厂站于7月29日9时提前大水量抽升,雨前腾容量约21.67万立方米。
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落实各项调度措施,截至昨日18时,北关分洪闸调控泄水流量282立方米每秒,北关拦河闸流量275立方米每秒,杨洼闸流量为252立方米每秒。据统计,全市水务系统1万余人在岗值守,加强积水险情排除、河道水环境巡查与处置。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运行平稳,大中型水库均未超汛限水位,河道(河段)均未超警戒水位。
据市排水集团介绍,本轮降雨中全市共有77座泵站启动抽升,累计排蓄雨水33.3万立方米。7月29日15时至7月30日18时,集团各水厂总计处理水量438.98万立方米,较汛期非降雨日增加23.7%。
本轮降雨,市排水集团共处置育知东路、丰裕铁路桥等11起积水断路事件,黑石头路、德茂东桥、广宁路等16起滞水事件,同时支援了12起积滞水事件。集团各防汛单元全力投入积滞水险情处置,截至昨日18时,大部分积水路段已恢复交通。
据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消息,启动汛情预警应急响应后,8000余名电力保障人员快速行动。据介绍,国网北京电力调派4支应急救援单元120人携带龙吸水排水车、大功率排水车、照明灯塔、充电方舱、油锯等应急装备,提前前往门头沟、大兴、密云和海淀地区驻点布防;部署专业抢修队伍240支、3745人和发电车74辆,在全市各区域值守备勤。在昌平、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山区供电所前置部署发电机359台,满足乡镇政府、卫生院、山区村落等应急供电保障需求。
同时,3456名电力运维人员对258条邻近河道及山区防汛重点线路、1127座变配电站室等设施开展特巡看护。目前北京电网整体运行平稳。
据悉,降雨结束后,国网北京电力还将利用小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对门头沟、房山、密云等山区部分重点线路开展汛后勘查特巡,重点检查杆塔基础及防汛设施完好情况,并将勘查影像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文/本报记者 解丽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付丁 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