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生活 >

女大学生一年两次捐造血干细胞救同一名患病女童

2024年07月05日 10:07:36
何晴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近日,湖南城市学院大三学生何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212毫升淋巴细胞混悬液。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湖南省益阳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这是何晴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的两次捐献救助的是同一名患病儿童。

    2023年6月28日,何晴接到来自湖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她与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女童菲菲血型初配相合。经过高分配配型和体格检查,何晴符合捐献条件,这一消息让何晴激动不已。在询问其意愿时,何晴坚定地说:“我愿意!”

    “是你的身体重要,还是当志愿者重要?”当何晴将自己想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告诉父母后,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何晴的父母担心捐献会对她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一直在劝说她放弃。何晴从父母的脸上看到了担忧,但她更想拯救那个年龄只有五六岁的女孩生命。

    同年的11月4日,何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完成首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她成为益阳市第42位、全国第1632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她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可能又会出现危机。”今年5月,何晴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受捐女孩的病情出现反复,急需输注淋巴细胞。面对这个紧急情况,何晴没有犹豫,决定进行二次捐献。

    近日,何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历经3个多小时的采集,何晴成功捐献212毫升淋巴细胞混悬液,再次为患病女童送去生的希望。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捐献前,何晴还收到一封受捐女童母亲亲笔写下的感谢信。信中,女童的妈妈说,“这是一份超越亲情的生命担当,您的血给予菲菲(受捐者)二次生命,这就是没有血缘的‘血缘’,因爱而生的‘亲情’”。同时,受捐女童在信上表达了感谢。

    一年内的两次捐献在何晴看来是人生中不可多得,且弥足珍贵的经历。何晴希望,她的经历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来,给更多的患者带去活下去的希望。

    文/本报记者 王天琪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梁海波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