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社资讯

智慧城市是人类对城市的美好愿景

2014年09月01日 12:01:29
李 晗

智慧,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渴望拥有的能力。拥有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智慧,便是拥有了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可以讲,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智慧得以扩展、延续——在美丽的城市中,处处都能寻得人类的智慧;在便利宜居的城市里,样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前,古人曾幻想,若是在遥远的他乡,能亲自为家中的父母做好一顿香喷喷的饭菜以尽孝道,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然而远隔万水千山,只有寄书鱼腹中,聊以慰藉自己的思乡情怀。如今,这种想法不再是幻想,若是在家中装有一套智慧家居设备,不仅可以远程为亲人做饭、烧水、洗衣,更可与亲人互动交流。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智能化,还是延续人本思想的彰显。放眼大处,我们还可以将每个家庭联系起来,在拥有千家万户的城市系统中,让他们享受更便捷的城市交通,更低碳的城市坏境,更全面的城市服务,更宜居的城市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延续和创新,这或可以单纯地认为是在智慧城市中享受智慧人生。

说起智慧城市,可以将其理解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即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便捷系统。时光毫不留情地流逝,人类也在漫长的时光隧道中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城市发展观。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人类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2008年以来,智慧地球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地连接起来,智能化作出响应,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等。例如,瑞典小城哈马比(Hammarby)过去曾是一处非法的小型工业区和港口,有许多搭建的临时建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工业废物污染。虽被称为城市,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经过高度规划的、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它被设计成一座高循环、低耗费,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智慧社区,因为其成功的环保理念,先进的智能技术,它成为全世界建造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的典范。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成为信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成为人类一致认可的城市理想。

建设智慧城市,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设宜居、低碳城市的客观要求。大部分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追求以上内容,还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建设新型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可见,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都追求城市可持续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互通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乡愁”一词的引入,更是将社会、文化、宗亲因素融入规划,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忘原来的传统文化、社会关系、宗族血亲……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及时传递交流信息,能够随时远程操控智能设备,能够给亲朋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有人文关怀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使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阔达胸襟不再是感慨,使得“乡愁”不必成为每位国人放不下的心结。除此之外,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能够及时整合、使用城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从而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无疑是利国利民。

如此看来,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人类的心之所向;建设智慧城市,是渴望拥有低碳、宜居的城市居民的愿景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对我国而言,建设智慧城市,更是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的内在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念的落地;是延续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建设智慧城市,会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会让城市的人文情怀更包容、更智慧、更绵长。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周佳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