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洋 通讯员 伍佑桃
11月2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成果。2024年数据显示,山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5.3万亿元、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利润总额超千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5%、44%、42%。
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葛志强表示,“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属国资国企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在发展质效、科技创新、改革攻坚等六大领域实现全方位突破,为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国资基石”。
根据会上发布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山东省属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强化提质增效稳增长,经济运行始终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2024年数据显示,山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5.3万亿元、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利润总额超千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5%、44%、42%。
山东省通过考核加分、利润加回、人才激励等“一揽子”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大投入带动大产出”的创新格局。“十四五”以来,山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2024年达529亿元,位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首位。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山东省围绕“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推动国有资本向“十强”产业、基础设施、重要矿产资源及公共服务领域集中,相关重点领域资产占比高达93%。25户省属企业在山东省19条重点产业链担任“链主”,带动形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在关键领域,山东国企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山东重工重型发动机、重卡销量全球第一;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8亿吨,规模全球第一;浪潮集团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山东铁投助力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达3055公里,山东高速运营管理高速公路9116公里,均位居全国前列,为山东省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葛志强表示,山东省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国务院国资委三次评估中均领跑全国,目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接近全面完成。全国首创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评估办法被国务院国资委全文推广,“五控”改革让山东省属企业总部机构和人员编制分别压减14.9%、15.9%,企业管理运营更加精简高效。
近三年来,山东聚焦投资、财务、主业、层级等重点领域,出台50余项制度文件,推动国资监管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迈进。通过明确主责主业,山东省属企业主业数量控制在3个及以下,半数企业实现“一企业一主业”,近三年主业投资占比均超98%。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成的省属企业司库系统,实现银行账户全可视、资金流动全可溯、归集资金全可控;两年累计压减权属企业1325户,山东省属企业法人层级、管理层级均控制在四级以内,内部管控水平持续提升。
而在资本市场,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属国资国企培育了一批优质上市公司,准确把握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完备的发展机遇,引导省属企业推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秦春玲介绍,截至2025年9月末,山东省属控股上市公司达51户,发行股票59只,总市值超1.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新增上市公司10户,上市公司再融资381亿元,省属企业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1094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集团外资产274亿元,累计分红近1500亿元。
下一步,山东省将展望“十五五”,山东省属国资国企系统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目标,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