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建设理论 >

学习贯彻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地方实践丨杨延星:实施“六大工程”,建设“两河明珠”

2025年10月17日 17:50:57

时隔十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城市理念为统揽,科学作出“两个转向”的重大论断,首次明确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及六大内涵,鲜明提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则,系统阐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安全发展、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七篇大文章,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明确了总体思路。

聊城市紧扣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定位,聚焦“一河一湖”(徒骇河、东昌湖)城市格局,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全“1+6”城市更新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水网体系功能提升、商业业态多元再生、文化遗产传承活化、工业空间提质增效、居住片区和美宜居、城市设施改造提级”六大工程,实现城、市、河、湖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内涵集约、特色鲜明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北水城 两河明珠”全貌

一、深化水网体系功能提升,彰显江北水城生态底蕴。水是聊城的灵魂,也是最大的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我们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水网体系建设,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城市更新的基础性工程,着力构建安全、生态、宜居的水域空间格局。一是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筑牢城市生态本底。坚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通过河湖连通、生态修复、滨水空间打造等举措,全面提升城市水安全韧性和水韵魅力。强化水系整体调度与管理,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筑牢江北水城生态屏障。二是打造主题水空间,提升滨水区域功能品质。重点推进“人文大运河、生活徒骇河、趣野周公河、幸福东昌湖”四大主题水空间建设,实施差异化滨水景观提升和功能植入。运河段突出文化传承,打造文化休闲长廊;徒骇河段强化生活服务,建设亲水休闲空间;周公河段注重生态野趣,营造自然体验环境;东昌湖周边提升景观品质,打造城市会客厅,实现功能互补、特色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幸福河湖”项目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万元,小运河生态修复工程纳入水利部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通过重点项目引领,持续优化水网格局,提升水系综合功能,进一步彰显聊城“江北水城”的生态底蕴。

东昌湖夜景

二、加快商业业态多元再生,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商业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更新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我们紧紧抓住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以创新驱动商业业态多元化发展,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商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实施“微改造、精提升”,焕发传统商圈新活力。坚持保留街区原有风貌特色,避免大拆大建,通过对传统商业街区实施建筑立面整治、街道环境提升、业态优化调整等措施,在延续历史记忆的同时,引入新业态、新模式,显著提升商圈活力。二是打造特色商业地标,塑造城市商业名片。注重植入文化元素、提升环境品质、优化业态组合,着力打造水城之门、吾悦广场等特色商圈,形成一批具有聊城特色的商业名片,增强城市商业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育消费新场景。积极发展智慧商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

铁塔商圈“夜经济”

三、加强文化遗产传承活化,延续历史文脉城市记忆。聊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市更新全过程,让城市在更新中留住记忆,在发展中彰显特色。一是完善保护规划体系,强化遗产整体保护。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保护要求和控制措施,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确保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二是推进“微更新、微改造”,延续街区历史肌理。采用“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注重保留历史肌理和建筑特色,通过对街区内建筑进行精心修缮,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品质,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同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三是引导业态创新注入,焕发历史街区活力。积极引入文化创意、特色商业、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米市街、大小礼拜寺街等历史街区功能提升,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办公住宿等现代功能融入街区,使其成为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文化休闲目的地。

聊城古城

四、推动工业空间提质增效,培育产业升级新动能。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土地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我们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核心,有序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一是开展低效用地摸底,精准制定更新策略。开展城镇低效用地摸底调查,完善低效用地管理系统,分析低效用地的分布、规模、现状和潜力,制定差异化的更新策略和改造方案,为推进工业空间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创新土地政策支持,激发市场参与活力。采取灵活的土地政策,鼓励低效用地流转和再开发,对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允许实行过渡期政策,为项目培育和市场发展提供缓冲期,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三是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推动老旧厂区转型。注重挖掘工业文化价值,加强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通过功能置换、创意改造等方式,将聊城米市街皮鞋厂、临清国棉厂等老旧厂区转型为创新工场、文创园区或休闲空间,保留工业记忆,注入新功能,打造城市更新亮点。

米市街历史文化街区内修缮一新的历史建筑——聊城市家具厂

五、提升居住片区和美宜居,建设人民满意美好家园。居住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全方位提升居住品质和人居环境。一是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不同小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制定差异化改造方案,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多元模式和“上级资金争取、专营单位让利、受益居民出资”资金筹措机制,自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117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2万户。二是加快建设完整社区,打造便民生活圈。聚焦居民“最后一公里”生活需求,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体等社区服务设施,重点建设民生十六号院、鑫泰新城等5处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充分利用城市闲置地块、边角地等“碎片化”空间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累计建成298个,建成区绿地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5平方米。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和节能改造,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6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节能改造850万平方米。加强充电设施建设,累计建设充电桩27089个、充电端口210783个,有效解决“充电难”问题。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

口袋公园

体育运动公园

六、加快城市设施改造提级,筑牢智慧韧性城市根基。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以打造现代化、智慧化城市为目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建设改造,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重点推进城市燃气、供水、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提高设施运行安全和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累计改造雨污合流管网600公里,年底前实现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累计建成33.23公里,减少“马路拉链”现象。二是优化交通网络体系,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开展路网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建设改造31条城市主次干道,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三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成“智慧住建”平台,设置“智慧建造、智慧房产、智慧物业”三大业务板块,开发智慧工地、安全巡检、不见面网签等数十个应用场景,打破“信息孤岛”,构建“城市大脑”,实现房屋会说话、数据能决策、城市有生命,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作者系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改造一新的柳园南路

兴华路徒骇河桥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张瑞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