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19年11月刊
P. 3

????

















                    黄河流域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


                    关键时刻






                    〉〉王克剑




                        提起黄河,我们马上会吟上几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沙,一路波浪,
                    奔腾不息,既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又是水患灾害频发的生态脆弱区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从
                    未停歇过对黄河的治理。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黄河流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仍面临着
                    严峻的挑战。
                        最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
                    话。他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发源于青
                    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黄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总人
                    口4.2亿,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26.5%。”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
                    带——平坦肥沃的冲击平原是农产品的主产区,每年供应的粮食和肉类能占到全国三分之一;高原
                    与山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人们利用这些能源资源构筑了我国重要的能
                    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这片大江大河孕育的经济带,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选择临河
                    而居,到现在人们利用资源发展经济,一直哺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的兴衰既关乎人们的衣食住
                    行,又关乎我国生态、粮食和能源安全。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更
                    重视发展质量。黄河流域这个关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区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我们慢下脚步,回首望去,随着人口过度繁衍,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渐脆弱,黄河出现了新
                    问题。
                        如何“对症下药”,习近平主席做了详细阐述:“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
                    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
                    量发展。”习主席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具体措施,为
                    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这对黄河流域生态坏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如何保护与治理,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
                    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
                    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
                    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可见,生态保护
                    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让黄河流域在高水平生
                    态保护中开启发展新航程。

                                                                                                          1
                                                                                                   2019.11.20
                                                                                                   WWW.ZGCSJS.ORG.CN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