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2000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丝绸之路在长途贸易、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是一个典范,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国家、城市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些诉求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合作基础。
能源合作方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集中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重要能源生产国,以及中国、印度等重要能源消费国。能源生产与出口对于能源生产国、能源获取与进口对于能源消费国,都是其国民经济的命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助于增进能源安全、扩大能源利益,利于合作双方资金技术优势互补,利于构建新型能源合作机制。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各领域经济合作并举中,能源方面将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经济贸易方面。中国目前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分别成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使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贸、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经济合作的内容将更加丰富,规模将进一步延展。
互联互通方面。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的共识。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发展与中亚国家的资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使各国各地区加速互联互通,为未来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
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在区域合作、金融合作等方面都带来众多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共建,从而实现区域共赢,这充分展示了我国睦邻惠邻和平发展战略的正形象。
陕西,西安将着力打造“一高地”,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六中心”,即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宁夏,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借鉴上海自贸区等开放模式,在提高引进外资水平、推进中阿贸易自由、能源合作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增强内陆开放新优势。
新疆,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即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
甘肃,计划利用拥有古丝绸之路贯穿境内1600多公里的战略通道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如今,甘肃省政府正在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拟订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再次证明了世界对丝绸之路的认同,也证明了我们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未来的丝绸之路面貌必定繁荣一片,沿线城市也将风采奕奕!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
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
(作者: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