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承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要下降25%。为了改善雾霾天,我国必须进行一场改变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的革命。我们在能源消费上必须有所节制,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碳排放。开展新能源汽车,就是改变人们出行方式和消费结构的一个绿色选择。
比如我国汽车数量的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每年新增2000多万辆(美国每年1600万辆),且高能耗的SUV增加的比例又是最高的,所以我们在能源消费上必须有所节制,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碳排放。开展新能源汽车,就是改变人们出行方式和消费结构的一个绿色选择。
李克强总理7月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警报一再拉响,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可谓顺应时势之举。我国将要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完整配套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可以预期。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产品也不断成熟,随着相关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新能源汽车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随着新能源公务用车使用量逐年提高,势必进一步促进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加大投入,提高本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充电设施基础建设、零部件制造和相关维修服务业等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随着国家继续推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和配套政策,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也将再次掀起一阵旋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都将因此获益,上游研发制造、中游运输销售、下游配套服务所蕴藏的巨大机遇有望激发出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在建设性阶段,未来仍需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已经驶上了快车道,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配套设施、消费观念、补贴政策等多方面亟待解决突破。此次国务常务会议提出的鼓励政策和配套政策,将会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调查显示,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曾给予大力支持,但是多个示范工程都没能达到预期要求,包括充电设施基础建设数量少、汽车牌号管理、政策细则的不清晰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
与国家鼓励与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相对照,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销售量中的占比仍显不足。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总销量1168万辆的数据相比,新能源汽车占比不足0.18%。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从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情况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仍然充满艰辛。
除技术、价格、配套设施、使用环境等瓶颈亟待突破外,如何冲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围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此前,一些城市出台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时,入围目录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和车型,大量外地车企和新能源车型均被排斥在招标范围之外。这种“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措施,既容易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育缓慢,也会抑制社会消费需求。即便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刺激政策中,政府公务用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也有人担心一些地方政府会选择本地通用的新能源汽车,排斥其他地方的产品。
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加入新能源汽车竞争国行列并不算晚,但多年来市场化推进并不顺利,以至于出现坐拥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却有可能让外国产品占据主导的局面。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要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推广政策执行的约束力,建立健全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政策体系。对公交用车、政府机关公务车、邮政、环卫、物流等公共机构领域车辆采购中电动汽车替换比例,作出明确规定并督促各级主管部门严格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应当制定新能源汽车统一应用目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围栏”,并加快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发展“全国一盘棋”的新局面。
从9月1日起,购买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三类新能源汽车将免购置税,这对价格相对较高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虽然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这一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这一政策也传递出国家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相信会有更多的鼓励政策出台。鼓励政策从购买入手,相对更直接,其实还应在研发、制造和使用等环节给予更多激励手段,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健康、更均衡。
前几年,政府曾出台节能汽车优惠政策,1.6L及以下排量车型减免部分购置税,极大地促进了汽车消费,那也是中国成为汽车销量第一大国的重要推动力。相比上述传统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政策虽然优惠幅度更大,但效果恐怕还是与前述政策无法相比。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购买人群有限,效果自然和“群众基础雄厚”的传统能源汽车无法比拟。
购买人群有限主要是其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同时使用受到条件限制,这些因素均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短板”的存在会令免购置税政策的效果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将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既然症结已明,加速这一产业发展需要持续提升技术水平,这既要依赖科技进步,同时也需要更有力的支持政策。此前广撒网式的激励政策,犹如遍地开花,但多是同水平重复,与其这样,不如重点支持——套用一句老话,好钢用在刀刃上,效果可能更明显,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尤其需要资金和政策支持。
发展新能源汽车,让人们出行更加环保更加便捷,在倡导低碳生活方面,更多一种选择。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一些障碍,与传统燃料型汽车相比,新能汽车价格高昂,如果政府不给予购车补贴,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再比如,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较短,不适宜长途运输;电动车充电难,等等。“软硬”结合的国家政策无疑给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支持,但要让绿色出行理念落到实处,最终还需要市场主体的参与。
同时,使用环节的支持措施同样重要,再好的产品,无用武之地也等于零。只有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它,它才能更大规模地普及。这方面应继续改善使用环境,减少使用成本,如加速充电桩建设,减免停车费、通行费,保险费和充电费也可以适度优惠,使之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有更多的优势,消费者自然会更多地选择它。
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也是逐步积累的过程。而且,从它行业的发展,不但需要方方面面的热情,也需要更多的支持,特别是顶层设计尤为重要。政府激励政策应形成从制造、销售、使用到售后服务一个整体,这一行业才能更好、更健康、更均衡地发展。让我们开动新能源汽车,向着更美更净的明天启程!
(作者: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