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文化 >

鲜虞中山国最辉煌的35年

2023年12月13日 12:24:49

文/胡泽民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是最无可争议的,但在齐桓晋文称霸期间,还有一个霸气不亚于二者的国家。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用春秋笔法将这个国家泛称之为“狄”。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鼓励,本人用一两年时间,从春秋三传及其他史料中认真寻找证据最后确认这个被称之为“狄”的国家就是鲜虞中山国。

这是一段被尘封了26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662年冬,在邢、燕、齐等国夹缝中蜇伏了380年的鲜虞国率领肥、鼓、仇由、勺梁等盟国挥师南下,首先灭掉了邢国之附属国軧国,进而围攻邢国都城,经数月而破。

前660年冬,鲜虞国再次南下攻卫,卫懿公玩鹤丧志,失去民心,导致国破身亡,驾鹤西去。鲜虞国乘胜而战,向北再次破邢。齐桓公在管仲的帮助下联合宋、曹等国出兵聂北(山东茌平),存邢救卫,将两国残余分别安置在山东聊城的夷仪及楚丘(河南滑县)。

邢最早为周公旦第四子姬苴的封地,卫为周武王之弟康叔封地且为商朝原王畿之地。至此,原商朝疆域的核心地带尽在鲜虞国的控制之下。

此战战果累累,鲜虞国利用自已先进的铸造技术,将这次战役的战利品青铜器熔之于炉,打造成最早、最精美的铸币——鲜虞刀(大尖首刀)。各参战方将自己的战利品铸造成具有自己专有符号的刀币,刀中刀、肥、鼓、仇由、勺等刀币顺势而出,成为最受欢迎的古钱币之一。

公元前655年,晋国二公子重耳避难逃到母亲之国鲜虞国,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隼及介之推等随行。

公元前652年夏,鲜虞攻晋,报复一年前晋国对采桑之地的进攻。

公元前650年,鲜虞国灭温国,温国国君逃亡卫国。

公元前647年,鲜虞再次攻打卫国。

公元前644年,重耳的弟弟晋惠公夷吾派宦官履鞮赴鲜虞刺杀重耳未遂,重耳经卫国逃亡齐国。为此,鲜虞进攻晋国,占领了狐厨、受铎等地。

公元前642年,齐桓公去世,诸子争位。宋襄公率曹、卫、邾联军送齐太子昭回国接班被拒,齐国求鲜虞国出兵相助,与四国联军达成和解,才使去世10个月的齐桓公顺利安葬。

公元前639年,鲜虞又侵卫。

公元前636年,鲜虞国应周襄王之邀进攻郑国取胜。

公元前632年,鲜虞参与晋楚城濮之战,助晋取胜。

公元前630年,鲜虞侵犯齐国。

公元前629年,鲜虞国侵卫,围其首都楚丘,卫被迫迁都于帝丘。

公元前628年,鲜虞国内乱,被迫与卫国讲和,实力受损。

公元前627年4月,鲜虞国侵齐。

同年8月,鲜虞国因晋文公重耳死因不明,奉重耳在鲜虞所生之子讨伐晋国,在箕地(现山西省榆社县东35公里讲堂村)君死军败。鲜虞被迫逐步退回到原控制区域。陪晋文公重耳在鲜虞国待过十二年的晋先轸元帅免胄殉“狄”,三战成神,成就其中华第一帅千古美名。

此文在这里只称鲜虞不称狄,源于《吕氏春秋》“中山伐邢,狄人灭卫”。吕不韦作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出生地卫国滑县,其聚集当时顶尖人才编撰的《吕氏春秋》,是当时最严谨的一部著作,号称“一字千金”(改一字可得千金)。“中山伐邢,狄人灭卫”传达了三层意思:

首先明确这场战争的发起者为中山国,《吕氏春秋》成书时中山国刚被赵国所灭,鲜虞中山国已成历史,当时史料中是把鲜虞中山国当成一个国家称谓的;

其次中山伐邢之“伐”字,开战之前是要讲理由的,那么这个理由应该是鲜虞与邢曾经同为友好近邻,周灭商后邢候多次主动进攻鲜虞“大破北戎”,今天该我收拾你了。

第三,伐邢灭卫都是鲜虞中山国所为,鲜虞国非遵守周礼的分封国,只能以“狄”称谓。

蛮、夷、戎、狄是是周朝对不遵周礼的国家或族群的蔑称,比如赤狄、白狄表达的是穿赤色或白色衣服的“野蛮人”,但每一具体事件都有具体国家或族群名称,《春秋》中的“狄”所对应的国家即鲜虞国中山国。

考虑到鲜虞中山国都城正定新城铺被晋国攻破之后统治中心西移,即公元前506年始称中山国,故前面正文中只说鲜虞国。

(本文作者系中纪委退休干部)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张瑞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