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提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要求。青海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生态旅游的迅速崛起将会形成巨大的市场,从而带动青海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高原居民增收和创业创造良好平台和环境。
青海自然生态环境高原风貌独特,地域特色明显。青海地处我国西部的核心区,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独特的地质地貌与高原气候孕育出形态各异的峡谷景观、湖泊河流、高原草地、沙漠等各类景观资源,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察尔汗盐湖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盐湖。青海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青海省少数民族众多,有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的繁衍生息与青海特殊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与高海拔、高寒等自然环境相互磨合,形成独具高原特色的建筑风貌、民间艺术、地方习俗与饮食习俗。人文与自然生态资源的相互交织、和谐共生,构成了相互映衬、相互突出的整体系统格局。
根据国家旅游“三步走”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关要求,2021年1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强调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产品体系丰富、服务水平优质、管理运营科学、带动效益明显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2022年印发方案的任务分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提升生态旅游业态品质等等,为我省实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谋划。
青海生态旅游肩负保护青藏高原生态资源环境、提升居民收入、展现青海精神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等重任,青海需挖掘生态旅游的自然人文潜能,把突出生态旅游亮点、打造生态体验线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等作为建设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径,更有效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和民族地区文化繁荣与和谐稳定。
一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进行景点定位。依托优良生态旅游资源,以生态保护为引领,开发重点区域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开发经典生态体验文化创意产品,注重市场宣传推广,打造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品牌。深入挖掘青海高原原生态文化的潜力,突出绿色生态、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三大亮点,积极发展大美青海的环境教育之旅、神奇青海生态体验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以高原文化博大精深和大自然的原真魅力吸引更多旅客,提升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品质。
二是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进行线路打造。进一步强化青海湖、塔尔寺、茶卡盐湖、门源花海、日月山等经典生态旅游景点品牌效应,构建景区景点的生态旅游线路网,实现生态旅游纵深发展。充实线路生态内容、丰富线路内涵、增强线路体验,突出沿线独特的高原风光、自然地质地貌,设置停留体验区。打造以河谷田园、高原森林、雪山冰川、湿地草原立体原生态山水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景观线路,以景区景点沿线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主的生态体验线路,融入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人文生态旅游线路。
三是增加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进行覆盖面扩展。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建立多元化的生态旅游投入体制,把发展生态旅游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文化产业结合,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内通信、宾馆、餐饮等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运动型、体验型生态旅游转变。结合国家公园建设,丰富生态旅游项目,增加居民和来访者参与性,提升旅者体验感,扩展生态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青海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