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法治建设 >

斑马线上的文明力量——从厦门“过街立矩”看法治如何为城市治理护航

2023年08月02日 09:39:54

 “下次通过斑马线不能再低头看手机了,这次是警告,下次就要处罚您了。”8月1日上午,在位于福建厦门的莲岳路与松柏路交叉口的斑马线前,民警黄坤锋正在教育一位过斑马线时低头玩手机的市民。

  自当日起,《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第四条第三款明确,行人通过斑马线,应当在斑马线内尽快通过,不得坐卧、停留、嬉闹、浏览电子设备或者从事其他影响交通安全的活动。

  黄坤锋告诉记者,截至当日9时30分,他已经劝导了15名违法行为人,“行人在通过斑马线时,低头看手机不仅危害自身安全,还会影响机动车通行效率,现在规定出台,我们对斑马线上不文明行为监督也有了手段。”

  8月1日上午,民警黄坤锋在位于厦门莲岳路与松柏路交叉口斑马线处劝导违法行为人。新华社记者颜之宏 摄

  斑马线是交通“生命线”,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厦门在斑马线上交出的答卷也引人关注——厦门公交车礼让率超过99%,出租车和私家车礼让率达到90%以上。

  但城市文明绝不只是斑马线前的礼让数据,而是要让各方交通参与者都能从中实际获益。“斑马线设置的核心问题是明确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等各方交通参与者的路权分配,绝不能让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区。”作为提出“斑马线交通安全立法议案”的领衔代表,苏国强与另外九名人大代表草拟了规定文本,并提出了法规议案。很快,议案经审议研究进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程序并获得审议通过。

  图为8月1日记者拍摄的厦门体育路与育秀东路交叉口的非机动车与行人分流的斑马线。新华社记者颜之宏 摄

  除厦门外,不少地方都在运用法治手段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例如,浙江杭州于2016年施行《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对“行车抛物”“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与处罚;辽宁大连于2014年施行《大连市志愿服务条例》,就“志愿活动”“志愿者权益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

  图为2月8日记者拍摄的厦门溪岸路花鸟市场,黄色实线内侧为允许商家“适当经营外摆”的区域。新华社记者颜之宏 摄

  以法治手段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将是未来精细化城市治理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提出,各地通过地方性法规来提升城市文明发展水平,切忌仅围绕文明创建“指标”,不应让城市文明教条化,甚至流于形式,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与立法机构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良法促善治。(记者颜之宏)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建晖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