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绿色环保 >

剑言城市 | 能源科技创新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

2022年04月08日 16:55:58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攸关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其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大,造成的环境污染愈加严峻,这就使我国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显得异常重要。

文/王克剑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攸关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其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大,造成的环境污染愈加严峻,这就使我国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显得异常重要。

42日,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强调,以实现能源科技自立自强为重点,以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为依托,着力补强能源技术装备“短板” 和锻造能源技术装备“长板”,支撑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引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已连续数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以及碳排放国家。在风电、光伏、常规油气勘探开采、主流储能等技术方面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仍有不足:部分能源技术装备仍需进口;绿色低碳技术不足以支撑能源转型;促进能源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仍需完善。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实现能源技术装备的主要短板技术突破,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构建综合利用率高、适应范围广的绿色新型电力系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熔盐堆、高温气冷堆等核能系统发展;推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开发利用;数字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促进石油、煤炭、天然气、氢气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全面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我国应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及综合利用技术,包含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集中攻克高效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及燃料电池重点技术,促进氢能与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融合发展。

现代绿色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在于电网核心技术与储能技术的突破,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储能发展需求。绿色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的顺利并网,源网荷的双向互动,能量型、功率型等储能系统的突破均是当前需集中攻关的技术重点。

我国能源的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也需要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协同推进。持续完善能源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能源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促进与国际的交流合作等,共同构建我国现代化能源发展体系,为国家以及世界能源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马罡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