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热点 >

云上诗坛||千里生态情,云上德育魂

2025年04月14日 11:33:18

《生态体验德育赋》评析

王永锋

《生态体验德育赋》是刘惊铎教授为纪念教育部杨春茂先生所作,以古典词牌《沁园春》为载体,凝练生态体验理论的思想内核与实践价值,着实感人,发人深思。全赋融合传统辞赋的典雅韵律与现代教育创新的精神内核,以下从主题、结构、语言、文化及现实意义五个维度展开评析:

图片

一、主题立意:三重生态的哲学升华

全赋以“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为核心意象,构建起自然、社会与心灵和谐共生的哲学框架。上阕“八方桃李,润泽芳洲”既喻自然生态的丰沛(元生态),又以“师风作骨”指向教育生态的建构(类生态);下阕“祛魅归真,知行合一”则直击精神生态的澄明(内生态),形成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生态哲学观照。

这种多维生态观突破传统山水赋的物象铺陈,将张载“为天地立心”的儒家理想与当代生态文明深度融合,展现从历史文脉中汲取智慧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结构章法:古典赋体的现代转译

全赋遵循传统赋体“凤头-鹿颈-熊腰-豹尾”的经典结构,但注入现代性重构,形成当代诗坛跨领域、跨文化的原创拓展之势:

- 凤头开势:“大吕黄钟”以黄钟大吕之音破题,省略传统方位铺陈,直接以“四海云腾”切入全球化语境,时空张力直追《子虚赋》的恢弘气象。

- 鹿颈铺陈:通过“圆融互摄”“尽写风流”等骈俪句群,构建生态意象的交响,如“禅心践履”虚实相生,将生态实践从物质建设提升至“以文化人”的文化浸润层面。

- 豹尾收束:“独步鳌头”既呼应开篇的寰宇视野,又以“中华智造”突破传统咏怀格局,彰显中国原创学术品牌及其文化浸润的国际影响力。

图片

三、语言艺术:骈散相济的韵律创新

- 句式突破:在“骈四俪六”中融入散曲节奏,如“惊雷起”三字句如霹雳破空,与“再续春秋”的长句形成张弛对比,暗合生态体验理论与模式中“沉浸-顿悟-升华”的节奏韵律。

-意象再造:“桃李”“芳洲”等传统意象被赋予生态体验德育新解,形成“自然润泽-师风化育-生命绽放”的意象链;而“禅心”与“诗情”的并置,将佛道美学熔铸为新时代的精神符号。

- 声韵经营:通篇押“ou”韵(遒、洲、由、秋、谋、流、州、头),如黄钟余韵悠长,与“四海云腾”的雄浑主题形成声情共振。

图片

四、文化精神:传统智慧的当代激活

- 儒道会通:化用张载“横渠四句”的济世情怀(唤张横渠志),融合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最终统摄于“德育花开”的现代教化、“生态化育”,实现“祛魅归真”的道家自然观与儒家入世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 国际视野:“誉五洲”“观寰宇”等表述突破地域局限,将中国德育新模式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与西方六大德育模式形成并立对话之势,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生态体验模式列为经典案例和可持续发展计划推荐工具的全球贡献。

- 科文交融:“中华智造”既延续《茶经楼赋》“承古布新”的创作理念,又彰显科技文明时代的人文自信,暗合生态体验理论中“生态智慧观”对现代性困境的中国式回应。

图片

五、现实意义:生态文明的文学书写

该赋在三个层面回应时代命题:

1.生态美学建构:突破传统山水赋的游观视角,将“绿水青山”升华为“金山银山”的“两山擘春居”系统工程,如“深耕沃土”既指土地保育,亦喻教育根基的夯实。

2.教育诗学创新:以“师风作骨”重构韩愈《师说》的师道传统,赋予“润泽芳洲”以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彰显刘惊铎诗性智慧的生态学教育术创作风格,与《枣阳师苑赋》形成教育叙事互文。

3. 文化自信表达:通过“庐山论道”的意象再造,将1997年确立的“中国四大德育模式”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象征,彰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和诗性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及全球贡献。

结 语:

《生态体验德育赋》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了三重突破:文体上将辞赋的古典形式与现代汉语的时代演进有机融合,主题上使传统生态智慧获得当代三重生态高维阐释,精神上让文化自信找到诗意载体。其“圆融互摄”的创作理念,恰如《茶经楼赋》所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传统文体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范本。全赋既是对杨春茂先生教育理想的深情缅怀,更是中国生态体验德育走向世界的文学宣言。

【作者简介】

王永锋,系国家开放大学国际部(对外汉语教学中心)部长,兵团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育学博士。

【相关阅读】

“云上大学”是国家开放大学的诗性表达。央媒在报道在中国国际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览会暨论坛的时候提到“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云上的大学。”在《生态体验教育标准化公号》发表刘惊铎的诗词《水调歌头·咏国家开放大学》中,有这样的诗句“铸平台,开慕课,越时空。云上大学,网络世界贯西东。”云上大学诞生了一种“没围墙”“有翅膀”的终身学历教育新模式。2024年始国开基于华为云构建“国开云”,向“数字化大学”战略转型。通过这种新模式,国家开放大学在线教育平台服务了近500万学历教育在校生、2000余万老年大学学员、700万来自各行各业的终身学习者,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间限制。2012年4月,“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试点建设项目”空中课堂升级成为云端对话,而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系统,为各类大学及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打通了道路,真正实现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为世界提供中国式开放教育体系方案。

来源:“生态体验教育标准化”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瑞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