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俊艺
11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规划》),旨在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体系,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此次《规划》明确了河南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提出将河南打造成为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到2026年年底,全省算力基础设施标准机架数将达35万架,平均利用率超70%,算力规模超120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超90%,并建成10个以上E级大型算力中心。
《规划》围绕“一核四极多点”的总体布局展开,以郑州市(含航空港区)为核心,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市为区域增长极,各地多点配套发展。其中,郑州将依托其网络枢纽地位和现有算力资源,构建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为主的算力中心集群,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算力枢纽中心;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市将分别凭借自身优势,打造区域级算力增长极,并辐射周边省份邻近区域。同时,支持各地按需建设边缘计算中心和特色算力中心,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低时延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河南将从多方面发力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算力资源调度运营方面,《规划》强调,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省级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实现算力资源的统一接入、调度、计费和交易,并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拓展全国范围内的算力协同合作。在多元算力供给体系建设上,《规划》指出,重点发展智算,提升超算利用率,整合升级通算,布局边缘算力设施,以满足不同领域对算力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河南还将着力提升算力的高效运载能力,完善运力基础设施,推进“全光网河南”改造升级,提升网络支撑能力;强化存力高效保障,加快存储网络稳定性提升和关键数据容灾备份建设;培育算力产业生态,发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产业,并强化算力赋能作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节能技术应用与绿色化改造,推动算电协同;提升算力安全保障能力,构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增强算力设施可靠性。
《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河南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将有力推动全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河南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赢得更有利的地位,也为其他地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