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社资讯

“瘦身健体”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2014年09月01日 11:45:08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召开第33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首规委主任郭金龙要求,总规修改要突出“瘦身健体”,下决心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把城市开发强度降下来,把“摊大饼”式的发展遏制住。

“瘦身健体”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

        郭金龙在这次会议上对总规修改提出五点要求:一是突出“瘦身健体”,一方面下决心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另一方面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上积极作为;二是突出国际一流,努力打造城市建设精品力作,特别是把城市开发强度降下来,把“摊大饼”式的发展遏制住,把绿色空间长上去;三是突出文化传承,处理好古都风貌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造福人民群众;四是突出破解难题,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五是突出改革创新,使修改后的规划更好地反映首都特点、北京特色和时代特征。

当前,北京市面临的突出难题是城市拥挤、资源紧缺,北京的城市环境容量已经顶到“天花板”了,面对如此情况,这次总体规划修改的主要目的既是落实中央对于首都发展的新要求,又是在人口压力大、资源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为下一步深化和统筹治理“大城市病”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必要前提。而要落实这“五点要求”中的后四点要求,对首都城市功能进行“瘦身健体”是完成各项要求的首要基础。只有调整疏解首都过于集聚的非核心功能,为发展“高精尖”产业腾出空间,疏解过于集聚的人口密度,才能缓解城市开发力度,才能在城市建设中创造出精品之作,也才有更多精力进行城市的文化传承及保护。

首都规划“瘦身健体”势在必行

        在全国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北京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大城市病”。

一方面,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到2012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069万人,已经超过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1800万人口适宜规模。另一方面,城市“摊大饼”的蔓延方式还在延续,这种状况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城乡结合部等诸多问题,资源环境负担也日益增加,例如,北京市人均年用水量由2004年编制总体规划时的246立方米降低至目前的100多立方米。

另外,城市人口、功能在中心城过度集聚的状况更加突出。由于各类功能在中心城的高度叠加和相互冲突,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造成中心城人居环境改善的困难。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城市在某一个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在城市规划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很多不平衡、不协调。这些问题需要下一步加强研究,统筹解决,而总体规划这张指导首都城市发展的“蓝图”要首先修改。只有更科学、更明确、更实际的城市规划,才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出发点。“瘦身健体”在规划修改中被明确提出,不仅反映了此次修改更注重落实的科学性、具体性,还突出反映了城市各种容量已经顶上“天花板”的严峻性,可见对首都进行“瘦身健体”势在必行了。

“瘦身健体”更重视京津冀协调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北京的确增加了太多的功能。此次总体规划修改的总方向是“减负”,突出北京的核心功能,要弱化甚至调整出一些与首都功能定位关联度不高甚至是影响核心功能的发展内容。

因此,总体规划修改首先是对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性质要进行再研究、明确。一方面会从首都的生态承载能力入手,包括土壤、水、能源等多方面,能容纳什么、可以发展什么。二是从京津冀区域的角度,有一个合理的分工,有的适合在首都发展,有的适合在天津、河北发展,合理配置。

在此次总体规划的修改中,明确提出2020年北京城市规模的控制目标和措施,重点是对人口规模的控制。北京的城市规模切忌“摊大饼”现象的再生,但如何遏制北京现有的“摊大饼”状况,最关键的是要控制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保护住空间边界。这个界限一旦确定,要用非常刚性的手段保护它。若这一版规划要把这张“大饼”切开,就要用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来切。把城市发展的活动束缚在这个界限中,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住“摊大饼”的问题。在划定这些空间边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中心城、新城、城乡结合部等不同区域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例如,针对城市中心地区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不断提升核心功能和调整不适宜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在此次总体规划的修改中,从京津冀区域角度出发,更宏观地规划了首都“减负”以及首都周边省市的发展。对于首都的“瘦身健体”,关键是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一批效率低、耗能大、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产业等,并补给周边省市产业缺口,遏制首都人口的盲目过快增长。从今年开始,北京已经加快了城市功能的疏解。从动批、大红门等小商品批发市场加速外迁,显示出实际的举措。又如,在最近公布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中,更是划定了不应放在首都的产业。其中,在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和扩建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区域性批发市场。此外,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必将在此次规划修改中占有很大篇幅,这对做好首都“瘦身健体”有重要作用。

只有做好“瘦身健体”,腾出空间,舍弃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给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提供空间,为更好地履行首都职能创造条件。调整和疏解功能是首都遇到的宝贵机遇,加快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注重城市功能疏解、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是实现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晗)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周佳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