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社资讯

启动促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2014年08月29日 11:03:05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进入高成长期,它正改变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质,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阶段。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促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已经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3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次强调,加快弥补服务业这块“短板”,用税收等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此次的常务会更是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指明了方向——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促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李克强总理5月1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讲到,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我国经济增长转换的关键期,国务院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有望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稳定、具有长远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

生产性服务业不同于直接服务对象是消费者和企业的服务业,其是直接针对企业、为各产业的生产提供中间性服务的机构和部门。具体来讲生产性服务业是以保持工业生产过程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的服务行业,脱胎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产业。它贯穿于制造业上中下游诸多环节,并引入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因而构成了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

随着我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推进,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速总体持续放缓,而第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总量和GDP占比均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增长速度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壮大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最鲜明的特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79年至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8%,高出同期GDP增速1个百分点。

但是当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存在着比重不均衡,国际竞争力弱,发展质量不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尚未充分发挥出对支撑制造业创新与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挖掘生产性服务业所具有的深度关联性、广泛渗透性和高度创新性等特征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在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加强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聚的积极作用,助推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也是工业化的重要构成。大力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既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冲击、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构筑产业长远竞争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总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进入高成长期,它正改变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质,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阶段。

(作者:董淼)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周佳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