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部分的排水管道是按照“一年一遇”来建设的。“一年一遇”,这是对这场水灾的解释,更是对城建质量的嘲笑和讽刺。深圳建市初期采用的是苏联的城建理念,而苏联是个降雨少、排水管道标准低的国家。不切实际自然不能防患于未然,也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下水道关系着城市的排水效率、百姓的生活品质,排水工程是一项智慧工程、良心工程,体现着执政者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但我国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重地表、轻地下,“防旱不防涝”的建设规划思路使得排水的考虑被边缘化,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滞后,这才是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内涝频发、灾害不断的深层次原因。
排水工程是一项智慧工程。这既体现在理念上,又体现在实施上。国外的排水管道建设标准早已达到“五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并且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如德国近年来开始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比如美国在城市防涝方面的立法与工程举措并重;比如荷兰鹿特丹的“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比如英国伦敦把排水管、排污管、自来水管、煤气管、电信线路一并综合建设,并根据最新环保节能理论和技术,用法律形式把“可持续排水系统”作为一切建设的起始点。
我国这样一个多雨国家怎能在“一年一遇”的旧理念里止步不前,为人笑柄。城市建设不能只图快、图省,更要有前瞻性和长远性考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排水工程建设,决策部门应当在科学论证和广泛听证的基础上慎重决策。宁可慢些,但要好些。我国的城市,尤其是一些新兴城市,地下管道建设必须采用更高更严格的技术标准,以迎合现实的需求和发展。还要降低地面硬化比例,扩大城市内部蓄水空间,科学规划排水管网,加强排水通畅监管等等。另外,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有创新的治水理念,除了让雨水尽快排入河道的传统“分流”思路,还应通过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和雨洪控制系统,将各类水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
排水工程还是一项良心工程。把高楼大厦的华丽外表和耸人高度作为城市“崛起”的象征,重“面子”轻“里子”,这是一种赊欠式的发展思路、错误的政绩观。各级政府必须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城市建设中把公民福祉作为最重要的考量,修好看不见的下水道,防御水灾祸患,建好良心工程,让城市更安全、人民更幸福。
我国大范围地区将迎来雨季,希望众多城市的排水系统能抵挡住暴风雨的猛袭,让城市的良心站起来,让城市的智慧动起来!
(作者: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