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PC

剑言城市 | 展望绿色转型之路

2025-03-28 17:13

文/王克剑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全面绿色转型,为我国未来绿色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与生态破坏等严峻挑战之际,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绿色转型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绿色转型,我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还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绿色转型,于经济维度是重塑发展动能的关键一跃。传统产业正摆脱高耗能、高污染枷锁,借创新之力拥抱绿色技术;新兴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太阳能、风能在广袤大地与浩渺海洋上“捕捉”能量,转化为清洁电力,点亮城市与乡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通过“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措施,持续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制造蜕变。今后,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将成为企业生产常态,催生出绿色经济新业态,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势必会以绿色竞争力撬动经济高质量杠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绿色高地。

社会层面,通过“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途径,绿色转型已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样貌——绿色出行理念深植人心,街头巷尾,新能源公交穿梭,私家车位旁常现充电桩身影,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成为短途出行“宠儿”,在减少碳排放同时,给予民众便捷出行体验,缓解交通拥堵;社区绿化、垃圾分类、环保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从孩童环保课堂到社区环保活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凝聚起全社会环保合力,让绿色成为社会文明新标识。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是绿色转型重头戏。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通过一体化保护及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昔日荒芜矿山重披绿装,变身生态公园;河流告别污浊,鱼翔浅底,水清岸绿景致重现;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成为“绿色肺叶”守护蓝天白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珍稀物种在保护地自在栖息;生态系统韧性不断增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转型之路并非坦途,面临技术瓶颈、资金缺口、观念转变等诸多挑战。但政府决心如磐,各地积极配合,政策支持有力,从财政补贴新能源产业,到立法护航环境保护,从科研攻关绿色技术,到国际合作借鉴经验,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这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民族未来的深刻革命,需要政府、企业、个人携手共进,以坚定不移之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绘就引领全球迈向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蓝图。(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编辑:李晗)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马罡

分享到

热门关注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