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水砂质土层条件下给排水管道基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周亭亭
    摘要:本文针对富水砂质土层地质条件下给排水管道基坑施工面临的渗流稳定性差、支护结构易变形等问题,结合国内外 工程案例与文献研究,系统分析了拉森钢板桩支护、高分子聚合物改良、同步注浆止水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机理及效果。通 过杭州地铁盾构区间、上海PCCP管基坑等典型案例验证,提出了“动态监测+信息化调控”的施工模式,有效降低了基 坑坍塌风险与施工成本。研究表明,注浆加固可使土体抗剪强度提升30%—50%,钢板桩复合支护体系可控制单日最大位 移≤15mm,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 切顶留巷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探讨
    作者:沈宗荣
    摘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含量和压力逐渐增大,瓦斯灾害问题日益严峻。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对切顶留巷工作面瓦斯的来源、涌出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现有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在该类工作面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包括瓦斯抽采、通风优化、监测预警等方面的技术措施,旨在为切顶留巷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有效降低瓦斯事故风险。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技术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作者:李小凡 邓向阳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破解乡村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某典型村落为例,系统探讨国土综合整治的规划逻辑、实施路径与多维效益,提出以“三生空间”重构为核心,统筹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与生态修复的协同策略。通过构建“规划引领—多元共治—动态平衡”的治理框架,推动空间资源高效配置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产业振兴、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优化与协同管理
    作者:孟庆民
    摘要:随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广泛运用,建筑设计与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本次研究就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优化与合作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深度论述,详尽分析该技术如何在设计阶段整合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设计质量。本研究对BIM技术应用于项目管理,施工阶段整合,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效果进行深度分析。研究着重指出BIM技术给建筑项目带来多维度合作与信息共享等优点,有利于提升项目执行效率,质量控制与资源配置优化水平。本研究经深入真实案例讨论后,更进一步揭示BIM技术具有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及缩减工程执行时间等极大可能。

  • 以某教师公寓为例探讨绿色建筑向近零能耗建筑的提升路径
    作者:尹锦艳 吴舒琳,朱尹祥
    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以低能耗、低碳为核心建设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绿色建筑高品质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在分析绿色建筑与近零能耗建筑关联与差异的基础上,以广西某个已经取得了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标识认证的教师公寓为例,探索绿色建筑向近零能耗建筑提升的技术路径,为近零能耗建筑在夏热冬暖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

  • 气泡混合轻质土在道路路基减荷中的应用
    作者:张正茂
    摘要:在路基填筑中采用轻质材料,有效降低路基的自重,减少路基出现沉降的可能性。常用的轻质材料有二灰土、气泡混合轻质土、聚苯乙烯泡沫等。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材料减轻道路路基荷载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效果。

  • 高层建筑暖通系统中新型热交换器的性能优化策略
    作者:王瑞珏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层建筑数量激增,其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对暖通系统要求极高。传统热交换器难以满足需求,致使能源浪费严重,建筑能耗成为社会焦点。在此背景下,新型热交换器凭借创新设计问世,但实际应用中性能不稳定。本文聚焦高层建筑暖通系统中新型热交换器,详细阐述板式、螺旋板式、热管式等常见类型及其优缺点,从结构设计优化(参数优化、流动优化)、材料与热界面优化(高性能材料应用、纳米流体与特殊涂层)等方面提出性能优化策略,旨在提升新型热交换器在高层建筑暖通系统中的运行效率。

  •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原则及其方法探讨
    作者:铁琨
    摘要:造价审核工作是针对建筑工程从设计阶段到竣工阶段所产生的工程量、管理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有效的计算核实,这也是评判建筑工程是否具备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全过程造价管理已经在造价审核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旨在探讨项目全过程造价审核要点、原则及其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具体应用,为建筑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双向奔赴: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合肥市为例
    作者:李倩慧 张可馨 胡浩男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下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而创新型城市则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和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泉,二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协同共”与“双向形塑”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创新型城市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聚集区与增长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引擎与核心动能,本文聚焦于合肥市,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从数字赋能、“四链”融合、政产学研和绿色低碳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与要点
    作者:郑磊
    摘要: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新时期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背景,本文以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实际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案例,在简单介绍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的准备工作内容后,梳理明确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旨在助力工程建设水平提升。

  • 1... << 18192021222324252627 >> 3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