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文化 >

上海博物馆:龙腾“海上”祈福吉祥

2024年02月18日 14:45:54

      新华社上海1月27日电(记者孙丽萍、辛梦晨)玉玦龙、金龙、珊瑚龙……上海博物馆26日“上新”龙年生肖大展“春光龙融——上海博物馆龙年迎春展”。八件以中国龙为主题的文物齐聚一堂,讲述“中华龙”的形成演变,为即将到来的甲辰龙年祈福。

  1月26日,观众在拍摄展品鎏金铜龙首银链。新华社记者 辛梦晨 摄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特别的之一。龙的故事广为流传,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龙是想象中的生灵,可以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同时也是古人心中的吉祥神兽,指示着东方和星宿、帝王和权力。”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说。

 1月26日,观众在拍摄展品玉玦形龙。新华社记者 辛梦晨 摄

  在众多展出的龙文物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玉玦形龙,距今已有5500至5000年历史。这件玉玦形龙朴拙圆润、头部较大、双耳竖立,颈部有圆孔可以穿系,是先民用以沟通天地的圣物。

  专家表示,这类玦形器被认为是龙的早期形象,根据造型推测可能源自猪、熊或蚕等,因此也被称为“玉猪龙”,体现了龙文化起源的丰富性。

  1月26日拍摄的展品龙纹盘。新华社记者 辛梦晨 摄

  西周晚期的龙纹盘华美精致,青铜盘中心有盘旋式的卷龙纹,盘内刻画有圆目凸出的龙首,旁侧还有可爱的小龙点缀。专家称,这件龙纹盘主要用于盥礼,龙纹与水器结合,蕴含游龙戏水之意。

  专家指出,宋代开始,龙的造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范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览中有一件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金代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此盘釉色白中泛黄,盘上刻画龙纹,只见龙身矫健,鳞甲细密,首尾相顾,腾跃于云气之中,飘逸之姿更为显著。

 1月26日,观众在拍摄展品珊瑚龙。新华社记者 辛梦晨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上博此次还展出难得一见的近代珊瑚龙,此器以整枝红珊瑚株雕刻为游龙。神龙回首摆尾,龙角挂着瑞器、口中含有宝珠,四肢上还雕饰着灵芝。褚馨介绍说,红珊瑚在中外文化中都寓意祥瑞,这件珊瑚龙无疑寄托着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祈盼。

  “这些文物上的龙或爬行盘绕,或腾跃奔走,或姿态轩昂,或灵动可爱,它们是先民适应、改造自然的见证,也是多元文化艺术融合的写照。”褚馨说,龙形象的演变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多元融合,龙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梁海波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