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文化 >

村晚成了“新年俗”

2024年02月12日 22:17:03

      从广场舞、小合唱,到杂技专场、诗歌朗诵,在安徽,村晚已经成了“新年俗”。

  线下热闹,云端也火。春节期间,全省各地村晚引来网友围观点赞——原来“才艺天花板”藏在村晚舞台上。

  村晚的“火”,由农民点燃,又由农民助推。唱啊、跳啊、笑啊、闹啊,没有豪华舞台、精美服装又如何,靠着一方露天广场,凭着群众群策群力,土生土长的“民星”也能撺掇起“烟火气”、撑起“大场面”。

  看似木讷的大爷,现场架起手机,一边直播看表演,一边带货土特产;朴实的大妈,放下锄头说快板,放下筷子秀非遗;过年返乡的年轻人,把新潮的游园会和文艺集市搬到了村口。

  千姿百态,热气腾腾。集体智慧下,村晚,不只是一场联欢会,更是一个能实实在在让农民挣票子、添文化、有面子的乡村IP。

  每个人,都在通过村晚,与家乡建立情感上的链接。每个人,也在随着村晚的升级,不断刷新着自己对活力中国的认知。最打动人的,何尝不是未经雕琢、纯粹鲜活的生命体验?最该呵护的,何尝不是强烈而澎湃的乡土气息?最该尊重的,何尝不是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无论村晚怎么变,农民“C位”不能动。年味蒸腾乡土间,群众基础扎得牢,掌声喝彩可持续,乡村振兴动力足,这正是我们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期待。(韩小乔)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梁海波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