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文化 >

2030年前明十三陵陵寝力争全部开放

2024年02月05日 16:15:43

   昨日,2024明文化论坛筹备会启动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明文化专项基金捐赠颁证仪式在北京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昌平区将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的范围,编制明十三陵全域开放展示计划,力争在2030年前未开放陵寝全部实现开放。

   据介绍,2024明文化论坛筹备工作已正式开展。论坛将围绕“明之盛”,即以明代盛世繁荣阶段的辉煌成就为主题进行研讨,由一场主论坛、四场主题论坛、一场学术论坛、五场文物展览和“明之礼”“明之悦”“明之彩”“明之韵”四个模块的系列文化活动组成,时间贯穿全年,旨在进一步发挥昌平作为北京“三条文化带”唯一交汇区的优势,发掘传承明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昌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中心。

   2024年明文化论坛将进一步突出高度、深度、热度和广度。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袁江玉告诉北青报记者,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将以明文化论坛为抓手,持续提升文化品牌效应,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落地。

   袁江玉介绍,昌平区将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的范围。编制明十三陵全域开放展示计划,力争在2030年前未开放陵寝全部实现开放;做好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及兆域边墙保护修缮项目,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游径,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穿点成线,由线到面,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我们正在编制方案,将对未开放陵寝实行分期分批逐步开放,正在考虑思陵和永陵的开放,思陵力争在2024年底开放,永陵计划2025年开放。”

   活动现场,小马创鑫集团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明文化专项基金捐赠500万元,未来将以专项基金为依托,覆盖全国及世界明文化研究学者和机构,建立挖掘明文化、传播明文化、利用明文化的机制,推动明文化的传承利用,助力昌平打造明文化交流传播示范区。

   明文化专项基金为社会资本参与文物、文化的公益化保护、公众化参与、多元化利用和发展,提供了“昌平方案”,专项基金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明十三陵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及文博旅综合体开发中来。本报讯(记者  张月朦)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梁海波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