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绿色环保 >

苏州高铁新城:区域能源站助力减碳降耗

2023年11月27日 18:15:15

  随着天气渐冷,苏州高铁新城近日开始集中供暖,5个能源站供能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包括研发社区、酒店、学校等区域。

  在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的西北角,有个外形酷似“能量盒子”的建筑是启动区能源站,整套能源机组布置在这个“盒子”的地下空间,占地仅1500平方米,为周边建筑提供集中供冷供暖服务。

  据介绍,当前苏州高铁新城全域28.9平方公里范围内,计划共建设20多座能源站,预计服务供能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目前5个能源站已经投用。除了楼宇载体的供能服务,能源站还将实现对部分住宅的供暖服务,居民在家就能享受舒适的暖气供应。

  目前集中供冷、供暖方式以水为载能媒介,通过管网系统输送至用户的末端风机盘管、空调箱、地暖等装置,将室内空气降温或升温,并可以调节户内设备的温度和风量,满足多样的用户需求。

  据介绍,相较于传统分散式制冷和取暖,在同等使用强度下,当地区域能源站集中供能能耗至少可下降30%。在苏州高铁新城区域内所有能源站全部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将节约电量1.4亿度、标煤5.1万吨,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7万吨。

  除了更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与能源价格,区域能源站的投用也将不断深化应用清洁能源、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使得城市运行更加智能、高效,真正实现城市能源供给。集中化、区域化、管网化供冷供暖,高度集约化的能源系统,极大提升了土地和空间利用效率。(何磊静 刘娟)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倩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