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文化 >

交响情景歌剧《奋斗》迎来首演

2023年11月02日 14:06:27

    “勘探,勘探,高高南天山,雄鹰飞不过,黄羊愁攀援……”在艰苦的环境下,石油工人们捋起袖子,干劲儿十足。前日,中央歌剧院大型交响情景歌剧《奋斗》在中央歌剧院剧场迎来首演,亮相202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

    原创歌剧《奋斗》是中央歌剧院在《命运》和《道路》之后又一部工业题材的歌剧。该剧通过“挑战禁区”“薪火相传”“情暖万家”等五个篇章,讲述了开采的艰难、运输的曲折、保供的挑战、净化的决心,展现了天然气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环节,歌颂了石油工人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奋斗》特邀95岁的著名作曲家杜鸣心、青年作曲家杜咏联合作曲,董妮任编剧,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杨洋执棒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携手李爽、刘怡然、郭橙橙、张金鸽等歌唱家共同将新时代的铁人精神搬上了舞台。

    “这部音乐剧主要是描写我们石油战线的工人们,他们战斗在第一线开发天然气。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千家万户的幸福,所以我能够为这样一部歌剧作曲,感到非常有意义。”杜鸣心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家喻户晓,我把这首歌作为主线贯穿在四幕歌剧中,并辅助以爱情、抢修、救援等主题,尤其是在开场和结束的时候用乐队与合唱来表现,头尾呼应。”除此之外,杜鸣心和杜咏还在男高音独唱中加入了陕北风格的元素。“我们在创作中考虑到大家的欣赏习惯,一方面运用中国现代音乐元素,另外也必须要用我们自己民族的亲切的音调。让大家都能够听得懂,并且能够感到亲切。”杜鸣心说。

    歌剧《奋斗》讲述了中国石油人历经重重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不懈,为中国的天然气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如何将中国石油人的工作场景搬到舞台上?该剧在舞美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创作初期的采风环节中,让我最震撼的是现场高耸的钻井平台和轰鸣的压裂现场。”舞美设计李晨曦表示:“这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看到的是地面上的作业状态,而实际上,地下的开采过程更加复杂。因此我特别希望能在舞台上将这两个空间的状态都呈现给大家。”歌剧《奋斗》的舞台被分为上下两部分,李晨曦设置了两组可升降的框架结构,可以同时呈现石油工人的地表工作场景和蕴藏了丰富资源的地下环境。“这两组结构不仅可以升降,还可以拆分出不同的模块,进行多空间变化组合。此外整体设计中还加入了大量的视频元素,为多场景转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

    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费斌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梁海波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