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绿色环保 >

植物界“大熊猫”保护在内蒙古鄂托克旗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10月31日 15:47:01

  一簇簇、一丛丛,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古老濒危物种、植物界的“大熊猫”四合木,近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人工扩繁成功回归野外,成活率达75%以上。这是有史以来株数最多、成活率最高的四合木人工扩繁范例,也是人工繁育四合木首次大规模回归野外。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鄂托克旗实现了野生四合木大规模人工移植、人工繁育、野外回归多个重大突破,成功破解了这一古老濒危物种保护的技术瓶颈。”鄂托克旗林草局局长蒋治军说。

  四合木起源于1.4亿年前的古地中海植物区系,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稀植物之一,全世界仅存一万公顷左右。其分布范围非常狭窄,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阿拉善东部、乌海,以及宁夏石嘴山等地区。四合木适应极端干旱条件,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植物系统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多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四合木的生境受到破坏,生长面积逐渐萎缩,再加上四合木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繁殖和更新速度缓慢,导致四合木保护形势极其严峻。1995年,为保护四合木等珍稀物种,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各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也纷纷探索试验人工繁育四合木,但均未有大的进展。

  2023年4月,为配合国家重点铁路项目包银高铁建设,鄂托克旗林草部门组织乡土专家对项目实施区分布的四合木进行抢救性保护。专家们将四合木整株带土球移植到特制袋状营养杯,并在温室大棚内进行培育。最终,人工移植的4万余株四合木成活3.5万余株,成活率达到了90%左右。数量如此之大、成活率如此之高的四合木移植工作尚属首次。

  为扩大濒危植物种群,在四合木人工移植成功后,鄂托克旗进行了人工扦插繁育探索,通过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季节等因子的试验,成功繁育了30余万株四合木苗木。此后,又通过培育、练苗等措施将部分人工繁育的四合木苗木成功移植到野外,成活率达75%以上。

  “野外回归是拯救四合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能起到恢复和重建种群的作用。这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取得,积累了四合木人工繁育技术成果,奠定了四合木保护、繁育、发展的坚实基础,让四合木这一古老物种重新焕发生机。”蒋治军说。(记者 霍晓庆)

  原标题:植物界“大熊猫”保护在鄂托克旗取得重大突破 国内首次!濒危四合木扩繁成功回归野外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张瑞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