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记者 张洋
为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6月以来,昌平区陆续组织中小学生、值守人员、社区居民等到爱分类科普基地参观学习。
爱分类垃圾分类科普基地汇集了科普、参观、体验等环节,参与者可以完成沉浸式体验到真正垃圾的“分”与“减”,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到垃圾分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走进科普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数据管理平台,涵盖了相关点位分布、运营管理平台、订单可视化等内容。伴随着《垃圾围城》的播放,一帧帧触目惊心的画面和一组组让人咋舌的数据,让参观者对垃圾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并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对四类垃圾的讲解中,了解到了居家垃圾分类中的“两桶一袋”分类法,即将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进入统一收集、统一投入,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分拣中心,堆放了大量从居民家中收集回来的回收袋,里面装着纸箱、塑料瓶、玻璃瓶、衣服等。分拣员在分选操作台,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分类分拣。原来,从居民家里收集回来的一袋可回收物,将会精细化坋拣为50多类。可回收物在被工人分拣之后,会经过压缩、打包等工序,被运送至末端厂家再进行资源化处理。
通过参观活动,使参观者更系统地了解了垃圾分类四分法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意识。正所谓,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我们大家能够做好垃圾分类,积极进行源头减量,相信我们能够把环境保护好,使河水更清,天空更蓝,环境更好!
未来,昌平区将着力打造多种形式和主题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持续推动垃圾分类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将宣传与教育、科技感与互动感相结合,将垃圾分类知识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和互动体验传递给每位参观者,让低碳生活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居民把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