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9月25日电(记者朱程)25日,盛虹石化全球领先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绿色负碳产业链项目重要节点——10万吨/年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正式投产。投产仪式上,盛虹石化正式发布《绿色负碳产业链白皮书》,旨在以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多项创新实践,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参考。
负碳指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减少量多于排放量。此次投产的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采用国际先进的ETL专利技术,设计主动吸收二氧化碳规模15万吨/年,可结合绿氢,转化为10万吨/年绿色甲醇,进而用于生产光伏新能源材料。与传统的植树造林相比,该装置“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更强,回收转化率高达100%;同时可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年,相当于3.7万公顷森林种植面积,折合37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
当前,我国石化行业正进入高质量和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双碳”目标牵引下,开发颠覆性、原创性绿色低碳新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其中,负碳技术通过捕集、利用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有望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盛虹石化近年来从低碳、零碳、负碳全方位深耕绿色技术,创新打造绿色负碳产业链,直接通过吸收装置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变碳为宝”制新能源、新材料。不仅实现了源头绿色化,更改变了下游原材料的来源方式。
盛虹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还计划利用自身产业链布局,规划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新能源电池电解液溶剂、工程塑料、酯类高端材料等项目。目前,盛虹石化多个百万吨级新材料和绿色能源项目正有序推进,将在太阳能、风能、新能源电池、特种工程塑料、高端酯类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实现对高碳排放传统能源的替代和二氧化碳向化工品的转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