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绿色环保 >

黄河干流首次达到Ⅱ类水质

2023年09月19日 13:51:04

  秋风起,鲜活肥美的洛鲤、伊鲂,成为食客们争相品尝的美味。这些曾因污染一度绝迹的著名河鲜,随着黄河水质逐步向好,重新现身母亲河。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截至目前,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并实现稳中向好。

  “黄河水环境治理速度之快,在世界河流治理史上前所未有。也是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环境治理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党组书记、局长范治晖介绍。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黄河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年均上升超5%。截至今年8月,黄河干流持续保持Ⅱ类水质,黄河流域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4%,较去年同期增加2.3%。

  长期以来,黄河“体弱多病”。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河污染加剧,入黄污染物远远超出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V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河道中原有的16个水生生物种群,有三分之一绝迹;宁蒙黄河河套灌区内污水横流,灌渠成为“排污沟”,千年“米粮川”变为黄河“污水肚”;河南省三门峡市的许多老住户们至今仍记得多年前“守着黄河买水吃”的经历。

  黄河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和部门协同制定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时间表”,以打赢攻坚战的决心“挂图作战”,确保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生根。

  “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加上‘史上最严’治理力度,让曾经奄奄一息的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蔡治国说。

  如今,母亲河正恢复生机与活力。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乌梁素海重现“塞外明珠”风采,在此迁徙、繁殖的鸟类达260多种;三门峡市每年迎来1.6万余只白天鹅栖息越冬,占中国越冬白天鹅总量的70%以上;洛鲤、伊鲂、河口刀鱼、大鼻吻鮈等黄河土著物种也在不断增加,生机盎然、人水和谐的画卷也已铺陈。

  “在维持黄河干流水质持续向好的基础上,下一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将由以水环境治理为主,转向水环境治理与恢复支流水量并重的水生态治理。”范治晖说。(记者双瑞、杨琳、邹欣媛)(完)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建晖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