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为主题的2023海洋保护大会10日闭幕。大会聚焦陆海统筹与协同共治,促进形成全民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大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民革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办。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刘卫星指出,我国正进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仍然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带,生态系统丰富,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国际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庆哲认为,海洋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零碳”海岸带发展模式是陆海统筹、实现海洋低碳的重要关注点。
蒋庆哲建议,通过在海岸带区域建设“零碳”示范区,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海岸带“零碳”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建立碳基金,促进示范区内产业和资本融合发展,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关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介绍,海洋污染、海水酸化可能会影响诸如贝类、珊瑚等海洋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海洋碳汇能力的下降。
多位专家在大会上表示,陆海统筹与协同共治海洋生态环境,推动人海和谐、经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需树立“海洋经济+海洋生态”融合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海洋绿色经济转型,注重政策驱动与规划先行,通过生态专项规划对海洋生态治理、资源开发协同进行引领,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和水平。(记者倪元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