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绿色环保 >

剑言城市 | 绿色和“无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标志

2022年01月14日 16:59:57

“十四五”期间,在我国大力推进减污降碳、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之际,科学系统、因地制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将对降低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充分循环利用固废资源等起到良好作用,还将有益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城市。

文/王克剑

多年来,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大幅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老百姓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不过,在通往绿色发展路途中,我国很多城市仍面临着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比较高、回收利用水平比较低、处置缺口比较大、监督管理效率比较低等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逐一化解,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数字赋能无废城市建设及探索绿色城市发展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办法。

因地制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十四五”期间,在我国大力推进减污降碳、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之际,科学系统、因地制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将对降低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充分循环利用固废资源等起到良好作用,还将有益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城市。

我国各城市资源禀赋各异、绿色发展水平不同,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各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发展阶段、突出特点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与建设生态文明相关要求、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绿色发展等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等内容有机融合,确保各项任务措施真实有效,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提升宜居城市的“无废”水平。

多方发力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城市有机运转,需要工业发展、农业保障、垃圾处置、社会力量多方协调配合来支撑。建设绿色宜居城市,需把握好无废城市建设方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聚集更多“无废细胞”,推进固体废物科学有效减少,合力建成从源头上减量、从利用上多元、从处置上绿色的无废城市。

通过科学严控城市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行城市固废从源头、利用、处置方面切实减量、充分利用、有效治理,实现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农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绿色、科技、智慧兴农,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机制,倡导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形成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来汇集更多“无废细胞”;通过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推广智能装配建筑发展,倡导使用绿色低碳建材,在建筑领域开展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持续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水平。

数字监管保障城市有机运转

下足绣花功,才能蹄疾步稳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建设宜居城市,也需要利用科学、现代化的治理手段,以绣花功夫实现城市绿色“无废”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数字化赋能绿色城市、无废城市建设,使得治理成效再上新台阶。

为保障城市有机运转,首先需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通过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专门工作机制,制定各类实施清单,逐级细化分解各项任务,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对城市治理的调度、监督,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发展;通过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推进无废城市智慧化监管,实现一张屏幕动态掌握无废城市建设多项指标和“无废细胞”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实时掌握发展动态、实时作出监管判断、实时进行干预处置,实现“线上+线下”全程管控和全覆盖监管,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和水平,有效保障无废城市各个“细胞”健康运转,为城市绿色可持续运转戴上“安全”。(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马罡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