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文化 >

明月映华夏 雅墨润南洲

——封俊虎赴马来西亚中秋文化交流侧记
2025年10月23日 09:03:07

中秋月明,情牵四海。2025年10月6日,正值万家团圆之夜,中国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封俊虎先生应邀飞赴马来西亚柔佛州,以“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为主题,开启一段意蕴深长的中秋文化交流之旅。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传播,也是一次家国情怀的唤醒,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寻根与精神共鸣。

意象共振:追寻华人文明根脉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基,融汇道家“阴阳和谐”与儒家“中庸之道”的哲学精髓,在点画纵横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封俊虎先生指出,书法既是“技进乎道”的修养,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封俊虎以书铸魂、以艺赋美,创造性地倡导“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的核心理念,打破世人对书法的畏难心理,激活传统文化内生动力。“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中国人吃饭用的“筷子”与书写文字的“毛笔”形状相同,文化“意象”同频共振——一双筷子,承载着千年饮食智慧;一支毛笔,书写着万载文明传承。他形象地将“筷子”与“毛笔”并置,阐释二者同为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文化记忆:“笔墨为舟,载道远行;抒情达意,弘道养正。当我们提起毛笔,不仅是创作艺术,更是升华文化自信,凝聚全球华人的精神归属,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佳节共情:唤醒华人家国情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明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乡愁寄托;传统书法,是华人世界文化认同的精神脐带。中秋启程,寓意深远。

在柔佛州首府新山,封俊虎先后于文华国际青年商会、居鉴艺术协会举办主题讲座,通过学术分享、书作展示与互动交流,呈现汉字演变史,展现书法魅力。他将草书作品“大道不孤”“弘道养正”赠予东盟书法家协会与当地艺术组织,并签名赠送与会者其《鸿禧云集》《张裕钊书法三帖》《当代名家书法教学范本——封俊虎(卷一)》等书法专著,东盟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林清忠、居鉴艺术协会会长丘福仁分别以“至诚感谢”纪念牌和“感谢状”回赠。

活动现场,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座使各界人士沉浸于书道墨韵,掌声不断,尤其是年轻学子眼中闪烁的文化火花,令人动容。同时,中秋时节,文化生根何人不起故园情”。封俊虎指出,华夏广袤的山川土地上,有着每一个海外华人关于“老家”的地理坐标与精神原乡,更是大家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大终极问题的根性所在。

精神共鸣:推动华人文化认同

此行紧凑而充实:在吉隆坡拿督陈先生书房,封俊虎与好友席地而坐,面对眼前其手书“福寿康宁”四字,二人以指为笔探讨书道;在武来岸中华义山,他专程拜谒国际现代书画联盟署总理会长故友谢忝宋博士墓前,追忆亦师亦友的情谊;在马六甲“床前明月光”中,他以张裕钊书体挥毫写下“惠风和畅”,传递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书艺之美。马来西亚华裔企业家、书法家李金财先生一路相伴,二人志趣相投,共绘文化交流同心圆。今年四月,封俊虎促成李金财与其弟子的“诗和远方 尽在梨乡”书法联展在河北魏县隆重举行,开启该县中外书法文化交流新篇章。

作为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封俊虎22年间29次赴马。在去年中马建交50周年后的新征程上,此次亦呼应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时代节点,继今年8月古晋书法讲座之后,仅间隔36天,他又受邀来到柔佛州。林清忠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封老师的书法讲座意义重大,强化了精神的凝聚与文化的认同,必将推进文化互鉴,薪火相传。”

封俊虎始终秉持“书法走向大众、走向国际”的初心,让“筷子与毛笔”的理念在“一带一路”沿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月12日回国之后,云南赵文教授以《水调歌头》赞其行:……雅墨润南洲。弘道养正气,星火播寰球。……裁得潇湘云水,融通九州文脉,天涯共清辉……”

月光为幕,笔墨作桥。这场中秋之行,以汉字为舟、乡情为桨、文明为帆,让文化的清流润泽海外土壤。正如封俊虎所言:“书法作为文化的活态传承,恰似一轮明月,跨越山海,书道绵长,照亮了全球华人共同的乡愁。”当柔佛古城的墨香与中秋月色交融,中华文明的血脉便在跨越千山的共振中,汇入民族未来的壮阔长河。(文/郭连莹)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贺俊艺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