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热点 >

剑言城市 | 更新城市肌理 提升宜居指数

2025年04月03日 17:13:58

文/王克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城新区遍地开花……然而,这种大规模、快速的城市发展往往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不少城市老旧房屋和市政管线存在安全隐患,城市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不足等,这些问题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进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再到各地普遍将城市更新作为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城市更新已成为重塑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活力、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

当前,随着产业、科技、人口等要素组合的新变化,空间布局形态和人们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需求更加多元。城市更新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科学规划,可以重新布局城市功能区,改善城市交通网络,增加更多公共空间,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高效。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需求偏好发生变化。居民对城镇高品质居住、游憩、康养等空间资源的新需求,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推手。通过更新“好房子”标准,提升居民居住体验,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商业街区改造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拓展更多康养空间,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根据“2024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分析报告”,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环境可持续性、城市治理与稳定以及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构成城市宜居指数的重要方面。通过优化路网结构,科学建设慢行系统,系统提升城市竞争力,畅通经济交流途径,使得空间距离不再是鸿沟,而是追寻“诗与远方”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通道之一;通过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城市韧性,重塑良好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居民安全感和城市环境可持续性;通过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康养等设施的均衡布局,以及强化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等,让居民享受便捷优质的服务,进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下半程,如何让城市更新助力宜居城市发展,需要综合施策。首先,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是城市更新的前提,是发展宜居城市的首要任务。通过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因素,制定系统性的更新规划,确保城市更新工作有序推进和老街古建等科学保护和开发。其次,创新实施模式是城市更新的关键,可以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更新合力,这种更新模式更加贴合居民内心需求,让宜居城市建设有坚实的民意基础与持久的动力源泉。同时,通过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场景等,激发居民的消费活力,拉动内需,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种产城融合的更新模式,盘活了城市资产,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与协同发展,使城市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有机生态系统。此外,健全保障机制是城市更新的基础。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创新融资模式,加强技术支撑等,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增强宜居城市建设保障。

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努力。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要坚持人民城市理念,遵从人口结构变化,注重保护城市特色,传承城乡历史文脉,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持续不断的更新改造,一座座宜居城市正拔地而起,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幸福家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追求,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向着更加璀璨的未来稳步迈进。(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编辑:李晗)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马罡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