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全省统筹、省建市县用”的改革创新思路,实现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
2023年绿岛杯儋州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海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决策部署,在住建部指导下,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要求,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全省统筹、省建市县用”的改革创新思路,实现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202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转发了海南经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并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海南通过持续制度集成创新,打造全省“一套审批体系、一套审批标准、一个审批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为全国贡献“海南经验”。
提质增效 实现省域审批“统一化”
近年来,海南结合本省实际,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与“放管服”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统筹开展,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和事项“双集中”,实行“统一化”审批。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将省级权限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调整至市县和重点园区,由市县(园区)集中审批。如2019年以来,将“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建设项目压覆矿床审批”等,以及与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农用地转用、占用林地审批等事项委托下放有关市县(园区)。
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提升审批服务质效。将市县(除三沙外)分散在20多个部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权限集中划转审批局,变“多部门审批”为“一个部门审批”,实行“对外一窗进出、对内协作限时办件、一个信息平台办理、一枚印章出件”的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审批运行新模式,有效减少跑动次数,提升办事效率,压减制度成本。
多措并举 实现省域审批“标准化”
海南省政府结合政务一体化事项梳理要求,对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施四轮精细化梳理,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标准化”审批。
审批事项标准化。通过“减、放、并、转、调、诺”等多措并举,全面精简清理房建、市政、交通、水务等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事项,统一事项名称、受理条件、申请材料等13个基本要素、54个细化要素,形成覆盖全省工程建设项目的一套审批清单、一套办事指南、一套办理流程。实现海南省同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同一审批服务事项在纵向不同层级、横向不同区域间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审批事项精细化。在标准化事项基础上,结合事项的属性特点,区分申报条件、材料、流程的不同情形进行颗粒化拆分;对事项涉及的所有申请表单的每一个填写项进行精细化梳理,明确每个填写项的填写要求,信息可获取来源,共享需求及关联证照等,为线上表单填写优化、一件事一套表单的整合、表单信息库共享调用等提供数据支撑;对事项办理环节进行梳理,明确各环节审批时限、审核要点等,为优化审批流程、AI智能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等集成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每批精细化事项梳理完成后,组织“事项法庭”会议,对精细化梳理成果进行审核确认。
科技赋能 实现省域审批“信息化”
海南依托海南政务服务网,建成海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工改系统),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张网”,实现全省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在线审批“全省通办”“跨域可办”“集成快办”。
建成深度融合业务系统的统一平台。依托海南省政务服务网建成工改系统,横向打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生态环境行政审批系统、信用海南、中介服务超市平台、项目策划生成信息平台、不动产交易系统等12个省级部门管理的18个业务系统,纵向服务全省、市、县(区)三级442家单位。以海南省政务服务网统一门户、融合入口,“一门”在线办理工程建设项目领域的前期策划、审批、技术审查、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事项,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省通办”。
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将同一项目的全流程所有阶段所有审批服务事项信息关联,实现项目全流程审批信息100%可查询,事项数量、审批用时等信息可实时跟踪掌握,保障审批事项全覆盖、审批信息实时高效流转、审批全过程自动留痕,提升数据共享质量和共享的时效性、完整性,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跨域可办”。
首创“三级工程编码”+“单位工程编码”智能化管理。在系统深度融合基础上,首创“三级工程编码”智能化管理机制,对应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三个阶段,实行不同层级工程码信息化管理,以“一项一码”赋予工程建设项目唯一身份标识,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码上办”“码上查”“码上跟踪”。在“三级工程编码”基础上,持续深化创新“一竿子插到底”,全面应用“单位工程编码”,为海南省每一栋新建房屋赋予唯一的身份证号,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工程规划、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实现最小颗粒度到一幢建筑的建设内容精准管理,房屋建筑数据在资规、住建等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共享、互认,解决了企业在多个部门重复提供数据、审批人员重复审核、多部门之间项目无法关联的问题。
优化工改系统提升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一是开发完善全省“一建一码”功能。对全省工程建设项目赋予二维码,企业群众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即可实时查询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具备的各种证照信息等。二是开发项目“报建模拟器”功能。工改系统根据项目基本信息智能判断输出项目全流程清单,辅助项目报建人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报建流程。三是上线聚合表单功能。企业同时申报多个审批事项时,系统自动合并多张表单并去除重复信息,减少申请人信息填报量,提高数据质量。通过系统优化,更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以及方便相关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四是协同融合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建设。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成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推行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通过流程再造、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建设单位只需一个按钮,就可以一键完成水电气网需求申报工作。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同步选择水电气网极简报装事项并联办理,相关信息数据通过系统同步推送给水电气网企业,即可“免填表”“免材料”“零跑动”完成水电气网报装“集成快办”。
自2020年8月海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共为全省15600家企业、64998个项目提供了优质审批服务。下一步,海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标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地区做法,加快推动海南省工程审批管理系统三期建设,按照共享交换标准3.0提升海南省工程审批系统数据质量,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助力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董淼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