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文化 >

2024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2024年12月09日 15:19:31

日前,2024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三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开幕。这一论坛也是2024世界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专题学术会议。

“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落实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战略安排,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在论坛上,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研究员王挺向参会的国内外嘉宾介绍中国科普政策与实践时这样说道。

7日,王挺表示,中国在科普政策保障、经费投入、科普人员、科普基础设施、新技术应用、科普原创作品和活动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1年的1.44%提升至2023年的14.14%。

他说,“研究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具有了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人力资源基础。所以,很重要的一个时间点是,中国的这一比例在2020年就达到了10.56%。”

在报告中,王挺表示,重视青少年和基层科普是中国科普实践的重要特点之一。他用视频举例展示,在浙江省桐乡市的一所幼儿园里,科普是从4-6岁的孩子开始。这些儿童在老师指导下把橘子剥皮以后发酵制作成酵素,做成肥皂、洗手液等卫生用品。这些经历让儿童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这里的孩子还进一步用自己制作的酵素种植水培蔬菜,让科学教育、劳动教育变得可持续,并具有互动性。

他表示,中国科普事业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推动以创新为主导的发展,强调科普在构建创新文化以及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帮助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2021年11月,中国科协正式成立“科普中国智库”。

在论坛上,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高宏斌研究员发布了2024年科普中国智库的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包括《科普短视频发展报告2023》《国外科学传播动态(2023)》《县级融媒体中心科技传播评价研究》《新质生产力:创新型企业的实践启示》等高质量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王挺说:“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因此,我们需要厚植科学普及土壤,才能夯实创新发展之基。”

王挺表示,2024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普在这些领域起着承上启下、贯通联动的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技能,来加强科学教育,通过支持科学成果的商业化和培育创新文化,来促进创新。总体而言,科普促进了教育、科技、人才的互动与融合,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上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必要支持。

来源:中国科普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瑞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