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过去一年,吕梁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各项工作,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记者 李晗
山河多娇,英雄吕梁。
将目光锁定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今日的吕梁,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正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清晰长远的目标、势不可挡的步伐拓步前行。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转型多点突破、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日益增进……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将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城乡靓丽、人文和美、富裕安康、风清气正的美丽幸福吕梁完美勾勒。
稳中有进 经济展现韧性与活力
吕梁市委书记 孙大军
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过去一年,吕梁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各项工作,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数据显示,2023年,吕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66.1亿元,增长4.3%,总量保持山西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2.1亿元,增长2.4%,增速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1.6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二;税收完成751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一。
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还是税收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吕梁市总量继续站稳山西省第一方阵。吕梁市经济不仅经受住了“压力测试”,还展现出较强韧性与活力。如今,吕梁在全力打造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奋力绘就“三农”多彩画卷、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持续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吕梁市经济的根基更加稳固,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加迅猛。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
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市长张广勇在孝义经济开发区观摩“投产一批”代表项目 王益炜 侯利军 摄
奋进中的吕梁,无论是智能化矿井建设全省领先,还是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焦炉时代,还是“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填补了国内空白,亦或是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解决了外国“卡脖子”问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赋能。
在今年5月27日吕梁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要。”
科技创新不仅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牵引,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持续深化市校合作,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坚持用科技创新赋能转型发展,吕梁市正不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推动力。
绿色转型 绽放生态文明新底色
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汾阳丰源网架钢结构有限公司调研企业创新发展工作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五年在汾渭平原、连续三年在山西省排名第一,1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到优良水体,连续两年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地级及以上339个城市中排名前三,提前两年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75.7%……
正如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今年的吕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所讲,“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市上下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统领,深入实施‘一廊两带’战略,全面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着力做好水文章,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奋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吕梁市通过推进采煤沉陷区和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狠抓工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建筑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等,不断推进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资源利用的循环化,让吕梁经济走向一条更加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道路。
如今,吕梁市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狠抓植树造林、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改造提升等各项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乡村振兴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吕梁市交城县乡村旅游重点村磁窑村
中国共产党吕梁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报告中指出,“吕梁区域整体脱贫后,农业农村发展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近年来,吕梁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为重点,通过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努力强化科技和改革驱动等措施,全面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让老区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吕梁市久久为功、毫不懈怠。正如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吕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部署会上说讲,“今年是巩固衔接第四个年头,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全力推进巩固衔接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加快吕梁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宜居城乡日益融合
吕梁市“城南记忆·星空集市”流光溢彩 刘亮亮 摄
在中国共产党吕梁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强调,“城镇化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我们要担当作为、开拓创新,下大力气改变吕梁城市建设滞后局面,把吕梁建设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吕梁市在聚力强建管、提能级,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上不断发力。正如今年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参加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中阳县代表团审议时所讲,“要着力提升县城品质,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整治违法建设,大力改造老旧小区、老旧片区,加强社区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县城。”
吕梁市通过补齐城镇化建设短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县域承载能力等措施,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促进城乡互补、融合发展。
守正创新 文化赋能转型发展
吕梁黄河柳林三交段 刘亮亮 摄
吕梁是集黄河文化、晋商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热土,也是文艺创作的沃土,小说《吕梁英雄传》、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诞生于此。
近年来,吕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通过深入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吕梁的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廉政文化、白酒文化和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坚持培根铸魂、强化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坚持以文化人、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坚持文化惠民、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彰文兴业、推动文化赋能转型发展,不断推进吕梁市文化繁荣发展。
正如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其署名文章中所述“要加快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百里黄河旅游经济带,精心打造黄河碛口古镇、汾阳杏花村两大核心景区,高品质建设兴县红色旅游区,叫响‘汾酒故乡、英雄吕梁’品牌,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依托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吕梁市大力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打造文化赋能转型发展的吕梁样板。
在新征程上驰骋的吕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吕梁精神内化到思想灵魂里,展现到精神风貌上,体现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发展成效上,向着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的新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