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2024年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媒体通气会上了解到,6月7日至14日,北京市档案馆将以“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为主题,推出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包括分批开放2.9万件档案、举办国庆彩车模型展览、设立京津冀编研成果联展等。
每年国际档案日期间,北京市档案馆都会面向社会集中开放一批馆藏档案。今年,北京市档案馆将分两批面向社会开放10个全宗共约2.9万件档案,国际档案日期间开放第一批8个全宗约1.6万件档案,这批档案涉及北京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文化、司法、市政工程等领域。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第一批开放的档案中,包括“北京斯贝思工贸公司关于修复正乙祠戏楼的请示及正乙祠戏楼简介、简报、戏目表”。正乙祠戏楼,位于西城区前门西河沿,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京剧大师程长庚、卢胜奎、梅兰芳等曾在此演出,该戏楼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现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开放的档案,记录了正乙祠戏楼的开发使用情况,包括文化单位对正乙祠戏楼进行的抢险加固和修复工程等。
此外,在拓展档案资源共享服务内容方面,北京市档案馆与16家区级档案馆在已有婚姻登记、招工、调动、复转军人、独生子女等11个门类基础上,再新增学籍、再生育子女审批两类民生档案,使跨馆利用的档案门类达到13种。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6月7日起,北京市档案馆将推出“祝福祖国 筑梦前行 —— 国庆彩车模型展”。该展览通过32组国庆彩车模型及200余份档案、照片、图文、视频等,再现开国大典、国庆10周年、国庆35周年、国庆50周年、国庆60周年、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精彩瞬间。
在国际档案日期间,市档案馆还将推出“十年京津冀 兰台翰墨香 —— 京津冀编研成果联展”,设立联展专区展出京津冀三地编研作品。联展汇集了《档案中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天津近代商会档案选编》《河北省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等编研精品130余套(册),从不同角度展现京津冀三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各方面成就。本报讯(记者 崔毅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