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4日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希望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石峡村建于明代,在历史上,该村为居庸关北部关隘,属战略要地。石峡村位于八达岭镇西南部,紧邻八达岭长城,位于残长城、石峡关长城脚下,是典型的长城村落。这些年,石峡村的乡亲们正如回信中提到的那样,他们跟随祖辈风雨无阻守护长城;他们奋发努力经营民宿、发展产业;他们热心传承,向游客讲述长城故事……
打造“长城人家” 让游客留下来
在石峡村,石光长城民宿最为知名。走进石峡村,一排排院落连在一起,紧邻民宿院落,咖啡厅、图书馆、酒坊、油坊、餐厅错落布置。石光长城民宿有18个院落,坐在小院里,总有一个角度可眺望到远处的石峡关长城。在夏日的夜晚,游客们尤其喜欢坐在小院里纳凉、数星星,享受一段休闲时光。
早在2014年,北京石光长城民宿创始人贺玉玲就租下了20户村民的房子,建起了民宿。贺玉玲是做餐饮起家,也是“贺氏扒猪脸”的传承人。她将扒猪脸、长城石烹宴、海棠汁、山茶等当地特色美食引入民宿,让游客不但住得好,还能吃得好。村民们一边敲锣吆喝,一边抬着轿子为客人呈上扒猪脸,如此特色,让大家惊喜地举起手机,拍照记录这一延庆特色场景。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不光有民宿,还逐渐营建了村史馆、书屋、咖啡厅等公共空间,让市民游客不仅能感受乡野村落的悠闲,也能体验丰富多元的乡村度假方式。”贺玉玲说。
打造古人生活场景游览路线
长城资源是石峡村最大的特色。八达岭镇党委书记李清华介绍,目前,村落里还能看到石峡峪堡以及古城墙、古砖窑遗址,接下来,石峡村将充分活化利用这些古迹。“石峡村在明代是军事要塞,边将要沿着长城进行巡视。我们要推出一条边将巡边的深度游路线,同时,结合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再推出一条边民深度游路线,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古时边将和边民的生活。”李清华说。同时,逐步对长城风貌进行集体展示,让青灰色的风貌得以呈现,将历史“拉回”大家眼前。
八达岭镇的四个行政村——外炮、里炮、帮水峪、石峡均有着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不仅有明代的长城,还有北齐的长城。一直以来,八达岭镇利用长城文化资源,开展深度研学课程,将村庄和景区的发展融为一体,借助延庆特色餐饮和独具特色的长城文创产品,将休闲农业和长城文化结合起来,讲好长城故事。
“我们邀请了青年学生和我们互动交流,就传播长城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目前,学生们提出通过电子地图的形式,将不同的打卡点位标注出来,将承载历史文化的历史遗迹呈现出来、展示出来,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长城文化。”李清华说,学生们的建议都被记录下来,接下来,将研究如何实施。
将打造景区化星级村庄
石峡村的发展,仅仅是长城脚下村落发展的一个典型。紧邻石峡村的帮水峪村、外炮村、里炮村也都有着丰富的长城资源。比如,在帮水峪村,花家窑长城已经完成修缮,呈现出不同于八达岭长城巍峨壮丽的古朴味道。
按照《北京市延庆区长城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长城沿线村落发展也是长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八达岭镇将依托地理优势,深度挖掘农业文化、长城文化资源,构建长城文化风景带,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石峡关谷休闲农业聚集区和景区化星级村庄。游客不光能在景区游览长城的精华部分,还能在村落里了解长城故事。游客在村落里住下来后,还能参与具有长城特色的文化、旅游、体育项目。
按照计划,延庆区将开展“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延庆段)建设,以八达岭关沟长城点段展示利用为核心,梳理已有线路,结合“五彩长城”特色景观带建设,规划关沟登山路、步行路、骑行路。策划推出“徒步关沟”“骑行关沟”“穿越石峡”等风景道品牌,让市民游客感受“长城+体育”带来的独特体验。
在此基础上,延庆区还将充分利用优质长城资源,建立长城文化研学基地。在长城重镇永宁镇开展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将火勺、豆腐、西关戏楼灯笼、妫川白酒酿造技艺、花会行头制作技艺、永宁大集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市、区非遗项目进行发扬光大。不远的将来,在长城脚下,“我们”将讲好长城故事,弘扬长城文化。
文/本报记者 刘洋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相关
本市将重点做好旅游服务四大提升工程
昨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系列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的各项工作部署,并就北京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订工作方案,在全市文旅行业迅速兴起学习热潮宣传高潮和实干浪潮。市文旅局表示,将做好包括长城、中轴线、大运河、西山永定河等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断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需求。
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坚定沿着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前行,抓住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的历史机遇,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守正创新和融合发展,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激发新消费,不断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需求。要在保护好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川秀美的自然资源基础上,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好包括长城、中轴线、大运河、西山永定河等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系列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等特色活动,充分展现北京非遗魅力。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京郊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和增加农民致富。
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重点做好旅游公共服务、景区和酒店、智慧旅游服务和夜间文旅商服务四大提升工程,不断满足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需求。
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做强做优做大来京旅游市场的同时,聚焦提升入境游水平,开展建设全球旅游目的地专项行动。通过优化入境旅游政策、提升入境旅游服务、加强入境旅游宣传等措施,持续提升北京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京。
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生态安全底线、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增强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旅游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持续整治假日文旅市场秩序,消除安全隐患和意识形态隐患。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加强与发改、财政、规自、文物等部门和各区联动,形成政策合力,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为推动建设旅游强国体现首都担当,谱写北京篇章。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