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文化 >

我国5G工业应用已深入生产核心控制环节

2024年05月06日 11:03:24

  工业是5G应用的主战场。日前,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5G与工业自动化融合应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5G工业应用已从生产外围辅助环节逐步深入至生产核心控制环节。

  自2019年5G规模商用以来,我国通过政策引导、建设指引、试点示范等措施,持续推进5G在各行业的应用,全国范围内“5G+工业互联网”项目呈规模化发展态势。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G应用已经融入到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在工业、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领域规模推广,“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

  《报告》显示,目前,飞机、船舶、电子、采矿等主要产业已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形成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一批典型应用。但同时,5G与工业自动化融合应用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工业自动化低时延场景下的5G终端种类不够丰富、网络确定性与高实时性不足、网络管理困难等。

  《报告》提出,基于R16版本标准的5G技术能够满足工业运动控制需求,但尚未成熟商用。而当前基于R15版本标准的商用5G网络,端到端的时延大多在10毫秒以上。因此,包含汽车制造在内的相关行业还没有使用5G实现运动控制的案例。

  为促进5G与工业自动化深入融合应用发展,《报告》倡议未来产业界主要在三方面开展工作:丰富工业自动化低时延场景5G终端种类,鼓励支持5G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仪表、执行器、工业相机等产品研发;基于5G局域网、时间敏感网络等技术,突破工业5G确定性网络关键技术及满足工业自动控制高实时要求的5G网络技术;建设工业网络综合管理平台,支持对工厂5G网络与传统工业网络的统一管控,实现5G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跨域网管与运维。

  《报告》认为,通过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应用实施等相关行动,工业企业5G工厂建设、5G工业应用规模化发展将持续向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发挥。(记者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张瑞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