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11:46
在素有“北国江南”之称的山东博兴店子镇前崔村村东,这片富饶土地上有一处面积20余亩的地块,相传为二郎庙遗址。2024年11月29日,店子镇文化站站长肖永华带领山东省文物保护勘探队,对二郎庙遗址及周边农田开展实地勘测考察,挖掘出古碗、陶罐等器物。目前,相关部门正有序整理此次勘测报告,后续将按程序推进信息公开。今年7月6日,前崔村还召集93岁的高凤云等村内老人召开回忆座谈会,共同追溯二郎庙庙会的热闹盛况。
据老人们回忆,往昔二郎庙周边曾是集商贸、民乐、郊游、会亲于一体的民间盛会现场——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的二郎庙庙会,烟花绽放、灯笼映天,香火与美食香气交织,糖画、皮影戏等民俗项目轮番上演,舞狮子、耍龙灯的队伍穿梭其间,乡间路上人潮涌动,喧嚣声里满是烟火气中的幸福滋味。这场综合性民俗活动,不仅吸引本村村民,更让附近乡村、县城的群众乐此不疲,成为一代人难忘的集体记忆。
“唐朝建庙,宋朝修道。”前崔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崔永强在“前崔村二郎庙遗址挖掘整理研讨会”上介绍,唐宋时期佛道两教均处全盛阶段,寺庙文化对社会影响深远,加之当时中原地区城镇经济迅猛发展,各类庙会应运而生。前崔村地处显要位置,民风兴盛,二郎庙也随之落成。
二郎庙是我国多地存在的历史建筑,其供奉对象多与治水信仰相关——四川都江堰二郎庙彰显李冰父子水利功绩,陕西丹凤县棣花镇二郎庙则经历了从供奉李冰次子到神话人物杨戬的演变,反映出民间信仰中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的交织。地处鲁北平原的博兴,古时河湖交错、舟楫相连,但水患频发,百姓对平安生活的渴求催生了相关民俗文化,二郎庙的传说便在此背景下流传:相传古时前崔村沃土千顷、鱼米飘香,却遭恶龙作怪毁坏家园,玉皇大帝遣二郎神杨戬擒服恶龙,恶龙应允化作“龙住河”灌溉田野,从此周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感念这份庇佑,自筹资金建起含前殿、后殿的二郎庙,使其成为地方核心民俗活动场所。
从香火鼎盛到遗址留存,二郎庙的变迁留下诸多历史印记。如今遗址内沟沟壑壑间,仍能见到精美的砖雕残片与破损瓦当。87岁的崔立华老人依稀记得前殿、后殿及守庙人住所的位置,直言当年庙会规模远超如今赶集;86岁的前村书记崔星月(党龄近50年)则回忆起庙门上“清潭卧雪”的匾额,如今仍有村民在节日到遗址纪念传统民俗,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研讨会上,后崔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崔光平补充了村史背景:1955年原崔家庄分为前崔、后崔两村,当时南马乡公所在此办公,区卫生院和学校也设于此,足见其当年的规模与群众基础。后崔村中心主街一棵树龄超200年的老槐树,据说是从二郎庙前移栽而来,成为两村共享的历史见证。
75岁的崔甫明老人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仍有村民在庙址开展民俗活动,五十年代庙内曾有72座一米多高的铜佛像,后不知所踪。“博兴博物馆里有两块二郎庙的台阶石,长一米半、宽半米。”为验证这一说法,研讨会后一行人辗转联系博兴博物馆馆长泥立建,见到了两块刻工精美的残石。泥立建表示,博物馆文物均有来源标注,目前正对这两块残石的出处展开考证,后续将及时公布结果。
“我们前崔村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灿烂的民俗资源和动人的传说故事,希望有识之士前来考察,共同挖掘二郎庙遗址的文化价值,传承民俗文脉。”崔永强动情地说。采访中他还自豪地提到,从本村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李春明,得知家乡挖掘整理庙会文化后特地来电致贺,为这项文化传承工作增添了信心。
上可敬祖、中可睦邻、下可育人,由此可见,追思先贤济世之德、凝聚桑梓向善之力,启迪稚子修身之道,赓续忠孝仁义文脉,为乡民精神图腾,教化子孙勤耕读、守诚信、行仁义,使文脉如黄河长流、福泽似泰山永峙!也如崔永强书记所说,希有识之士共建二郎庙,弘传正道,光耀千秋。(文/杜军亭)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