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PC

山东发布重磅意见 推进新型城市基建打造韧性城市

2025-08-05 09:22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对近日印发的《山东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记者了解到,山东省通过打造韧性城市,旨在提高城市应对各类风险的“免疫力”和“复原力”,确保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城市能够保持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 张洋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对近日印发的《山东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记者了解到,山东省通过打造韧性城市,旨在提高城市应对各类风险的“免疫力”和“复原力”,确保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城市能够保持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亓伟表示,《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山东省在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增强城市应对各类风险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致力于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加安全、智慧、宜居的城市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从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到各类公共安全事件,都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威胁。在此背景下,建设韧性城市成为保障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为全国韧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制定并印发了《实施意见》。这不仅是对国家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更是提升山东城市综合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举措。

据悉,《实施意见》科学设定了两个阶段性目标,明确了山东省在未来几年内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路线图。

亓伟表示,到2027年,山东省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机制,搭建山东省统一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同时,丰富智慧应用场景,涵盖交通出行、市政管理、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韧性城市建设提供示范。亓伟进一步介绍,到2030年,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将取得全面突破。各设区的市主城区新型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将实现全面覆盖,县(市、区)重点领域城市韧性显著增强。届时,城市运行将更加安全、有序、智慧、高效,人民群众将切实享受到“韧性城市”带来的安心与便利,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将大幅提升。

《实施意见》从设施韧性、空间韧性、管理韧性3个维度,明确构建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韧性城市建设体系。

第一,筑牢“设施韧性”根基:守护城市生命脉搏,坚持体检先行,完善相关指标和标准体系,深入开展房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全面掌握城市基础设施和老旧房屋的底数和现状。此外,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为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和技术保障。

第二,优化“空间韧性”布局:打造宜居智慧家园,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市民出行、日常起居等生活需求,着力打造、优化4类应用场景。在优化道路出行场景方面,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改造智能化停车设施和绿色配送体系。

第三,提升“管理韧性”效能:打造城市智慧中枢,坚持数字赋能,聚焦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两大平台”建设。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加快“数字住建”建设步伐。整合地理信息、建筑物模型、基础设施数据等多源信息,形成覆盖城乡三维空间的“数字沙盘”。

此外,《实施意见》还明确了“整合共享信息系统、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等工作措施,确保各类系统、平台融合集约建设、安全稳定运行,全面提高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防御能力。

亓伟表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以人为本”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从人的需求出发,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城市由“物的发展”向“人的发展”深度转型。

同时,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从市政基础设施到智能建造,从智慧住区到家庭终端,探索建立多层级布局、全链条提升方案。通过“强筋骨、壮肌体、韧细胞”,有效支撑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切实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增强城市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记者会上了解到,山东将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2025年底前,各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基本覆盖重点业务领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风险感知、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突能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在打造城市“中枢大脑”的同时,不忘对住宅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等“末梢神经”进行智慧化改造,优化智慧服务和应急体系,使城市治理更加精准、适配和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通过整合信息,有效破除数字鸿沟、信息壁垒,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打造信息全覆盖、要素全联通的城市治理全景“一张图”。

《实施意见》强化省级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探索创新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推动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信息技术、工程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安全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提供坚实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为山东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行动纲领。随着各项任务的逐步落实和推进,山东的城市将变得更加安全、智慧、宜居,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山东有望成为全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典范,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贺俊艺

分享到

热门关注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