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切换为手机版
地方频道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海南自贸港频道
河北频道
江苏频道
设为首页
订阅杂志
稿件查询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期刊投稿
国际合作学术期刊投稿
投稿咨询热线:(010)6325 7791
招商合作热线:(010)6325 7920
首页
新闻
图话
视界
学术
期刊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单位
参考文献
高架桥悬臂盖梁定型化模板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作者:丰荣良 何大为
摘要:针对现浇悬臂盖梁施工技术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精确性差等问题采用悬臂盖梁定型化模板施工技术,通过使用定型化模板,可有效保证精确的构件制造,确保了构件的尺寸和形状的一致性,同时定型化模板可以显著加速施工进度,减少人工错误。针对普通混凝土强度较低、变形和裂缝的问题,通过使用预应力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控制结构的挠度,降低裂缝的风险。
泵吸反循环钻机泥浆输送系统优化设计
作者:王永强 周贤军 樊万文
摘要:传统的泵吸反循环钻机常配置直管泥浆输送系统,这种系统因直管之间的接头容易漏浆和安拆时间过长,已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文明施工和节能降耗的要求。通过对弯曲管道固液两相流的特性分析,給出了泥浆在弯曲管道内流动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冲击反循环钻机的泥浆输送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盘管形式和独特的卷扬系统,避免了直管泥浆输送系统的不足,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机电施工技术在住宅产业化项目中的应用
作者:刘坤
摘要:为稳步提升住宅产业化项目施工质效,增强项目开发质量与服务能力,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设计方案,以机电施工为切入点,通过技术要素、管理要素、人力要素全方位整合,推动机电施工活动稳步有序开展。文章以住宅产业化项目为基础,立足施工内容,调整技术布局,优化技术流程,明确重点事项,增强住宅产业化项目总体施工水平。
建筑钢渣的性能改进及应用
作者:李先一 王赞芝,周辰忱
摘要:冶炼钢渣中含有水化活性物质,具有潜在胶凝性能,将钢渣部分替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钢渣作为胶凝材料时,存在体积安定性不良、活性指数低等现象,严重制约钢渣的应用。本文提出通过预浸水处理、陈伏处理、掺加土料改善钢渣颗粒的安定性,通过减小钢渣粉粒径、掺入磷酸盐、掺入引气剂改善钢渣粉的安定性,通过物理活性激发、化学活性激发改善钢渣粉的水化反应活性,改善钢渣性能,提高其利用率。
临路管廊基坑支护体系动力响应
作者:程浩东 刘长松,邱尤宝
摘要:随着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工程项目中各类基坑所处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基坑避免不了临近公路,其中车辆荷载就是影响基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针对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基坑中围护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研究极具意义。采用 PLAXIS3D 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车辆行驶荷载作用下某管廊基坑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行车荷载作用下基坑和围护结构的动力响应。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通过数值软件模拟进行计算,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支护桩的水平及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磷石膏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建筑排水管道中的应用
作者:程军
摘要:磷石膏-聚合物复合材料不仅可以解决磷石膏堆存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提高磷石膏的利用率。以聚合物为基体,以磷石膏为填料,制备了一系列磷石膏/聚合物复合材料。在不同的土壤覆盖、交通荷载和流体荷载的条件下,将磷石膏聚合物管道埋在地下。考虑了交通荷载和水流相结合对修复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磷石膏掺量为70%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当磷石膏聚合物排水管道质量损失为5%时,温度为350℃。且交通荷载、土压力和流体荷载分别占管道周向应变总影响的43%、11%和20%,均表明磷石膏聚合物排水管道可用于实际工程应用。磷石膏/聚合物复合材料为建筑排水管道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浅谈工程建设管理中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
作者:阿荣
摘要:智能建造是基于智能技术,以工程建设项目的全周期为载体,融合设计、生产、施工及运维等多领域的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全周期进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形成高效协同的工程项目智能建造管理模式。随着我国智能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应用智能建造技术,既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又可以实现智能化设计、生产和施工。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计的研究
作者:桂伊佳
摘要:集中供热问题事关社会民生,是城市化建设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经济新常态下,相关单位应着力解决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存在的腐蚀、供热问题,通过优化设计,提升管网运行质量,力求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显著提升集中供热管网的经济、社会效益。
房建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技术分析
作者:白卫国
摘要: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混凝土质量常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干缩裂缝、钢纤维施工、蜂窝问题、漏筋问题、混凝土养护、缝隙防治以及外形尺寸偏差的防治等七个方面。通过合理的混凝土设计、优质的材料选择、精确的施工过程控制以及适当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房建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探讨
作者:顾金星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开裂问题已成为最为普遍的问题。混凝土结构裂缝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甚至可能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并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科学地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能够使工程得以顺利完成。通过相关裂缝控制措施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各类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进行论述,继而探究出有效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仅供参考。
1...
<<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
1808
友情链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新华网
人民网
中新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加入我们
本社资讯
中国城市建设网理事会章程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