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创新探索
    作者:鲁林云
    摘要:坚持立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探索城乡规划的新方法、新战略,寻找城乡规划编制、管理、监督方面的创新思路,是我国建设新时代社会经济体系、推动全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有力途径。基于此,文章以大理市喜洲镇喜洲街区为例,讨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城乡规划的新路径,旨在为城乡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 石家庄滹沱河南岸城市风貌管控研究
    作者:金文新
    摘要:城市滨水区域是承载城市生活的重要区域,也是城市设计的重点关注命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其他城市滨水区域的管控经验,结合石家庄滹沱河南岸的风貌管控项目实践,探索城市滨水区域的城市风貌管控方法。

  • 浅析小区供配电设施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刘沛沛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区供配电设施的设计与应用,涉及小区负荷性质、容量、供电可靠性要求,以及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等问题。此外,还将详细讨论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同时涵盖小区供配电设施的能效和环保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 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应用初探
    作者:宫春蕾
    摘要:行波故障测距是目前常用于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通过测量在故障发生时沿着线路传播的行波信号的到达时间差,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当故障发生时,行波信号会在故障点周围形成反射、衰减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导致行波在不同位置的到达时间存在差异。通过测量这些到达时间差,并结合线路参数和行波传播速度等因素,可以计算出故障点的距离。行波故障测距也存在一定的测距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自多方面,包括信号传播的不稳定性、测量设备的精度限制、故障点特性的复杂性等。为了提高测距的准确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测距技术和算法,如多点测距、双脉冲测距、自适应滤波等,以降低误差并提高定位的精度。行波故障测距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方法,在配电线路维护和故障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以提高故障定位的效率,减少停电时间,提升供电可靠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为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 园林艺术中“隐”空间营造分析
    作者:李慧杰
    摘要:园林不仅是物质环境,更是艺术形象,通过分析古典园林,尤其是“隐”空间的营造,可为我国园林艺术提供宝贵经验。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深入分析古典园林,一方面可发扬中华传统优秀园林风格,另一方面可为城市园林设计提供方向指导。本文就苏州园林为例,分析其“隐”空间营造方式,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
    作者:陆雯华
    摘要:公园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往往忽视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功能退化等。因此,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针对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进行论述与分析。

  • 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分析
    作者:任艳
    摘要: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是一项旨在保护和提升园林景观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延伸,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的表达。本文主要探讨了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并列出了其基本原则,包括景观保护与修复、植物养护与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与水资源利用、设施设备的维护与运营等。接着详细分析了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三个方面的影响,即提升景观品质、增强景观可持续性和增强景观安全性。最后提出了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包括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数据监测与管理、合理规划与资源分配、合作与交流等。

  • 智慧城市中的工程测量作用
    作者:张惠娟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工程测量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将探讨工程测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作用,并详细分析其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 智能城市视角下的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城市美丽幸福对策研究
    作者:邢阳阳 马旭峰 齐瑞璇 曹海静
    摘要:以智能城市视角为基础,围绕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城市美丽幸福,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智能城市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了智能城市与城市美丽幸福的关系。其次,对沧州大运河文化带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介绍,揭示了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潜力。随后,基于智能城市的理念和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旨在推动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实现城市的美丽幸福目标。

  • 常德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效果建模分析
    作者:唐向东 李运程
    摘要:本文基于常德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实地监测数据和数值模型,从海绵设施减排、雨水径流控制、末端水质净化三个方面对改造后的海绵城市示范区进行了建设效果分析评估。基于监测数据标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评估了率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运用降雨及流量数据对率定后的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三种典型海绵设施下的源头减排效果显著,其对径流总量控制率、SS削减率、流量峰值削减率分别达到83.26~90.36%、76.69~94.81%、89.95~96.82%。示范区海绵城市源头建设可降低管网排水压力,提升管网排水效率,较好的控制降雨径流,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末端水质净化下生态滤池对总磷、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有明显削减作用,其中氨氮、总氮削减效果最佳,示范区海绵城市生态滤池建设可有效提升城市排水分区内水质,保障城市水生态、水安全。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提供一定的支撑与借鉴。

  • 1... << 326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 >> 1807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