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厂房改造长租公寓的降本提效 ——以上海吴泾产业园厂房改造长租公寓项目为例
    作者:赵 皞
    摘要:老工业厂房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其内部产业与外部面貌的逐步衰落到再次复兴倍受社会关注。在老厂房功能、形象、内环境更新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建造成本,提升物业的空间使用效率是厂房改造设计的核心。在上海吴泾产业园厂房改造长租公寓项目中,从建筑平立剖面开始,对各个设计专业系统交叉研究与建造成本比对,确保整个项目在施工与后期运营中具备“节流开源”的良好基础,促使本项目有较好的落地效果且达到可研阶段的经营目标。深度参与此项目改造设计,自我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厂房改造降本提效的工作方法,希望通过总结为日后改造项目再次实践起到高效的路线指引。

  •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作者:王 军
    摘要:路基施工在公路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能够对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提高路基施工质量及促进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及分析相关资料,对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可以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提供可靠依据。

  • 基于特定开发意图的低效存量用地再开发策略研究 ——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
    作者:徐莉君
    摘要:低效存量用地再开发已经成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特定开发意图的低效用地多布局在城市核心区域,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属性,本文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将特定意图类低效用地分为旧城镇片区、低效商贸用地、低效教育用地三类,各类选取一个典型案例对其现状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各类用地再开发的规划对策。

  • 老龄化背景下的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实践分析
    作者:王睿翊
    摘要: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压力日增,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大多已老化,管理方式落后,其改造过程中牵涉到的老年人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新领域。本文依托绿色建筑技术,通过老旧小区中建筑构造、形式排布、系统装置、场地环境、配套设施等五个层面改造因素的分析,提出适用于老龄化小区的绿色化改造具体策略,为改善老龄人口的居住环境提出针对性建议。

  • 浅析城市设计中城市地标的选取与视线通廊的管控 ——以面向新时代的汾河两岸整体重塑城市设计为例
    作者:王鹤锦
    摘要:眺望体系的建立对整个城市的风貌管控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标和视廊则是眺望体系建立的重点要素。地标一般是指在空间范围内的具有可识别的空间载体,通常是城市中最核心的要素。它可以是承载了整个城市的历史的建筑,也可以是新建的标志性塔楼,又或者是大型的城市开敞空间。地标的选取对于城市的整体风貌的影响和其相关的视线通廊的管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篇文章将根据汾河两岸的整体重塑的城市设计为例,简要叙述在项目中如何对地标进行定义以及如何管控其相关的视线通廊。

  • 基于“矿山修复+”理念的矿山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以日照市罗山矿山生态公园为例
    作者:刘淑华 曹玉红
    摘要:在国家提出绿色矿山建设的背景下,矿山修复成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阵地和平台。本项目区位于日照市市区、阿掖山余脉,具有较大的景区开发空间。由于过度开采,场地破碎凌乱,地形坡度不均,呈现大小不同的凸起和凹陷,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土壤贫瘠,地表水流失严重,导致周围居民生存环境恶劣、阿掖山余脉与阿掖山的关系逐渐剥离,城市山水格局被打破。本文利用“矿山修复 +”理念,结合对项目区域的实地考察和对社区周边居民的民意调查,从背景分析、规划理念、整体设计、景观设计等多方面入手,通过植被修复、景观塑造、文化元素传承等手段,将罗山矿山公园打造成居民的休闲生态公园、山—水—港融合的日照市城市生态纽带、全省矿山生态修复的样板区。

  • 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探究
    作者:兰小刚
    摘要:在此篇文章当中,就主要针对目前行业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在此篇文章当中,就主要针对相关的问题,对于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日后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提供更加可靠的解决方案。

  • 浅谈霍拉沟流域防洪的规划与设计
    作者:艾尼·阿巴斯
    摘要:通过对霍拉沟流域洪水特点的分析及防洪实际,总结、分析已建工程的经验及不足,提出流域防洪的整体规划布局,并对防洪工程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流域的防洪设计提供借鉴。

  • 广州市地铁设施消极空间改造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陈格格
    摘要:二十一世纪伊始,中国科技水平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建设工作在国家政策和技术支持下稳步开展,广州等特大城市成为国内轨道建设先锋试点城市。轨道建设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但一些突兀的轨道设施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被轨道设施割裂的城市空间、格格不入的构筑物、机械噪音等因素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城市轨道建设的良性发展应注重站点周边环境的协同提升,对设施及周边空间进行美化改造,打造受民众欢迎的公共空间。基于城市轨道建设现状,以广州市地铁交通设施消极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现存问题,提出针对性改造提升策略,以期最大化发挥城市轨道建设优势,共建更加美好的城市。

  •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经验与问题分析
    作者:刘 霞
    摘要:我国在近些年来大力开展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将我国现有农村的大量耕地开发为非农业建设用地,但是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较为粗犷,使得我国多数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过程中往往处于无序或低效率的使用状态下,这就造成村镇建设用地在开发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问题。若想要在此阶段提高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效果,那么首先需要吸取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明确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本文中首先探讨了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中的相关概述及主要内容,再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简要探讨了村镇建设用地的再开发经验,希望借此为提高我国村镇建设用地的开发效率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 1... << 1194119511961197119811991200120112021203 >> 1808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